小说类文本的教案撰写的几点建议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小说类文本的教案撰写的几点建议

小说类文本的教案撰写的几点建议

众所周知,说课与试讲在形式、内容以及外在举止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辨明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现出考生对于面试环节的理解和对于文本的把握。而任何的面试形式,包括答辩环节对于文本的分析是较为依赖的,也是学员需要关注的。因此,对于文本的划分以及分析的着重点与落脚点是备课的第一步,是学员拿到材料后需要构思的问题。我们通常是这样区分不同文本类型的:按照文章的题材并基于表达方式,我们归纳出“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通过分析不同文学体裁和样式,得出“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等四大类型。最后一类是文言类型的文章,包括“文言文和古诗词”。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学段对于文本的掌握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小学阶段采取直观性授课,以阅读文本内容为主,进而体会作者传递给我们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简单将八类文本归纳为“写人类、写景类、叙事类以及状物类等”四类文本;而中学阶段则更加注重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区别对待,需要更为细致的区分。不同学段的规定有不同也有联系之处。即,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是一致的,只是详略程度上的细微差别。

我们了解文本分类标准后,着重看一下“小说类”文本。小说类文本的考试频率比较高,笔者所教授内蒙古一小学试讲课型的学员抽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小说,还有山东初中的说课课型的一位学员抽到了《社戏》。由此可见,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也不论是试讲还是说课,我们都要重视起“小说类”文本的分析。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一类文章应该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注意哪些问题,考官又会细化哪些方面,学员应该如何应对进而达到出彩呢?

请看下面总结出的五点建议:

(1)将文章线索和事件发展脉络作为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环节是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完成文章脉络分析的过程,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它不同于导入环节的起始,也不同于深入研读的细致入微,更不同于拓展延伸阶段的开放与灵活。在小说里的整体感知环节,我们通常找出文章的线索,并在以后构思时对其进行扩充。以丹麦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初读文章展出需要特别记忆的关键字词或者文章文学常识等,其次,我们找出全文线索——“火柴”并将其进行扩充为开端“卖火柴求生存”、发展和高潮“四次燃火柴的幻想”、结局“火柴熄灭,幻想终结”。再对相应部分进行归纳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这样整理的目的一是在文章内容上做到尽量全面,二是在结构和形式上较为整齐划一。这样的概括也便于记忆和书写。最后,呈现在板书上的时候,我们再佐以箭头进行引导即可。这样就使得文章脉络清晰,为深入研读阶段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样式如图1:

(2)将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作为重点问题解决

人物要素是小说三大要素之一,也是十分重要的着手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可以在宏观上研读出“好坏、爱憎和褒贬”的基调,也可以在微观上通过关键字词句的描述进行总结进而得出人物的品行。一般来说, 我们是通过“心理、动作、语言和肖像”等方面进行归纳的。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正面描写有时不足以淋漓尽致的刻画出理想状态下的人物形象,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从侧面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可以从他人的话语和动作反应来烘托目标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他人角度进行刻画,更为客观和充实,也更加具体,有说服力。我们在这里,以马克汉林虚构的短片小说《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进行说明。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分析对“父亲”正面的肖像、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也可以描写旁人的反应进行补充。

参见下表2:

(3)抽象情感的分析可以从以下的三方面着手

文章思想感情和主旨的提取是较为繁琐和抽象的,因此需要我们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过渡。我们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三种情感态度抽离法。

法一,由重点问题的归纳引出,仍然以此文为例:通过归纳《地震中的父与子》重点问题——“地震中的父亲不顾危险和旁人的说说点点仍然执着、坚定、爱子如命的形象”引出“对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作者表达的感情必会有赞美与敬佩,也同时再现了父子的情深意切”。

法二,通过过渡语句进行,我们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如“本篇文章单单是在写一位命运悲惨的小女孩吗?不是的,而是在影射一个下层贫苦的群体并体现对于整个社会的批判。”此法过渡句还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法三,我们可以通过阐述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社会大环境来导入情感态度,如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写于1883年法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的时期。农业危机和工业危机四伏,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此时的人们,拜金主义盛行,金钱关系取代了亲情。因此,作者由此触发情感“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通过这三个方法,由文章内容重点分析过渡到难点情感问题就比较自然了。

(4)小说中自然环境作烘托,作铺垫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的描绘可以有力的对文章情节进行烘托,这种侧面的描写有利于画面的渲染和基调的奠定。我们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进行说明。“天冷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街上到处飘来富人家的烤肉香味。有钱人家的圣诞树是那么大,那么美,挂着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可是,就在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小女孩却光头赤脚地在街上卖火柴。这种肃杀冷清的气氛突出了沙皇统治下的社会的黑暗和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富人家和小女孩也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贫富的差距之大。

以上四点在小说类文本分析过程中可以进行借鉴,使我们的教案完整并过渡自然。除此之外,我们在拓展延伸环节、小结作业环节也可以结合以上四点进行补充和说明,比如:我们可以将第四点“自然环境的衬托”进行拓展,相应的提问学生还有哪篇文章运用此法。在课堂作业环节,可以结合第一点“人物描写方法中的侧面描写”让学生在课下进行人物刻画,进行正侧结合。

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视频示范”查看各学科视频示范!

小说类文本的教案撰写的几点建议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