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88期答案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88期答案

相关推荐: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第88期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呈现形式,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来划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选项A,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

选项B,活动课程又叫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选项C,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它与隐性课程相对,其显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性。

选项D,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题干中描述学校利用板报、建筑物等媒介传递教育理念,是一种非预期的、潜在的课程,因此这属于隐性课程。故本题选择A选项。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隐性课程的含义。隐性课程是学校中以间接、内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使学生获得非正式的和无意识的学习经验。故答案选择A。

选项B,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选项C,广域课程,就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课程,在范围上比融合课程要大。例如,社会研究课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和人类学等有关学科内容。

选项D,全纳课程要适应所有学生的共性,首先是一种“共同课程”,即提供同样的、高质量的课程给所有儿童,要求特殊需要儿童也要达到和正常儿童一样的课程目标。其次,全纳课程还要兼顾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是一种“弹性课程”,即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多样性,反映出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要。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A选项,国家课程是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它反映了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的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要求。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确保所有国民的共同基本素质。它对政治方向的把握、教育方针的贯彻、培养目标的落实,起着决定性作用。

B选项,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社会发展状况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C选项,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D选项,生本课程,即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构建生本课程的基本原则有:追求学生发展的完整性;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立足学校课程发展的实际;分层次开展课程整合。

题目中某沿海城市在本地开设课程,体现的是地方课程,因此本题选的是B。

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新课改的课程结构主要有:(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性。)(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据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干。因此本题选的是C。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课程的类型。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A选项,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B选项,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的价值,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就是学生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C选项,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千百年来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遗产。学科课程的特点有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

D选项,自发课程不属于课程的分类。

题目中语、数、英就属于学科课程,因此本题选的是C。

6.【答案】A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本课程,属于理解类题目。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题干中,该校开设的“葫芦丝课”属于一种校本课程,该课程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符合选项A。

另一方面展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宗旨,在此过程中,学校葫芦丝乐队的学生多次登上电视台表演,会在很大程度上学校的办学水平,符合选项B。

选项C、D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所以,本题答案为AB。

7.【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观。当代教学改革的趋势有以下内容:

(1)从重视教师为中心向重视学生为中心转变;

(2)从重视知识向重视能力转变;

(3)从重视教法转向重视学法;

(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5)由重视结果转向重视过程;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的转变。

可知,ABCD选项均符合当代教学观改革的特点。故本题全选。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开放教师。

传统的教师观念认为教师是蜡烛、园丁、一桶水的角色。这种说法在现代教育理论观念下有失偏颇。

首先,“蜡烛”角色,体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蜡烛的光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有时甚至限制学生的发展,因为它的光太微弱。因此教师不必把自己的作用估计得那么高,不必一味顺从社会期望,将其作为巨大的包袱背在背上,不必像蜡烛那样牺牲得那么悲壮,把自己全部燃烧尽了。

其次,“园丁”角色,一方面没有充分肯定教师的形成性作用,另一方面也没有意识到教师的作用其实是十分有限的。

最后,“一桶水”角色,从教育理念上看,“桶论”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传授过程是“灌输式”的,而且这种灌输是从上往下“倒”的姿势。“桶论”反映的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学生被看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桶论”对教师知识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一种量上的储备,没有强调教师知识储备的质量,而且没有考虑到教师教学方法的要求。

根据以上观点,“蜡烛”角色、“园丁”角色、“一桶水”角色并不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师理念。故本题说法错误。

9. 【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新课改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题干中“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科技联系”“关注学生经验”均符合新课程改革具体目标的要求。故题干说法正确。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课程内容方面的转变为常考考点,需理解转变和具体目标。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该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学理论的具体内涵,正确运用了教学原则,践行了新课改的具体理念。具体体现如下:

首先,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认为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对待学生应帮助引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材料中,该老师通过观看视频、呈现关键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其次,新课程改革教学观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材料中的老师没有把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再次,该老师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谈话法。谈话法是指教师按照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材料中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同学们针对“过上太平日子的老百姓会对哪吒说些什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是情境教学法和谈话法的体现。

最后,该老师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该老师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同学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这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综上所述,该老师的做法是值得当代教师学习和借鉴的。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