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

(四)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引导评出要旨和细节

1.课文用怎样的关键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嗜学、勤且艰)

2.“嗜学、勤且艰”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①幼时求学:

致书之难——借书抄录;(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②成年后求师:

A.叩问之难,遇到问题,没有老师指导,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无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求学中风吹雨打,吃不饱,穿不暖,差点被冻死,多亏受人照顾。文中句子是:四肢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穷冬”、“烈风”、“大雪”,从季节、环境、气候着眼,渲染外界条件的艰苦。

“足肤皲裂”、“四肢僵劲”直书了身体承受的苦难,反衬了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

C.生活之苦,“主人日再食”,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组袍敝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俸不若人也。

“被、戴、腰、佩、备”一系列动词,直接描写了富家子弟衣着的华美,显示其物质条件的优越。“烨然若神人”,比喻生动,光彩艳丽。

“略无……以中有足乐者”,完成了由生活贫苦到精神愉悦的升华,突出乐以忘忧的精神境界。

此层从衣、食、住、行几方面将自己的贫苦与富家子弟的奢华比较,对比强烈,形象鲜明,充分表现作者勤奋刻苦,热衷于读书的形象。

3.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段中一开始就运用对比,“嗜学” 与“家贫”这对尖锐的矛盾,意在刻画作者能克服困难勤勉好学。第二段写求学的艰苦情况。写家中穷苦、路途险恶等衣、食、住、行,这一切都表现一个“苦”字,目的是与同舍生形成对比,也表现自己外表虽苦,内心却乐,无不从正面教育勉励马生。

(五)拓展延伸

教师:你曾经学过哪些劝学的古文?试举一例与本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明确:《为学》《孙权劝学》

比较:

《为学》借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事在人为。

《孙权劝学》以对话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来劝勉吕蒙读书。

《送东阳马生序》则是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夹叙夹议的写法语重心长,情真意切,不仅使人感到亲切,而且从正面教育了马生。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课堂,勉励学生们刻苦学习。

(七)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