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在古代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美术范畴。民间美术自通过祖祖辈辈的历代传承,集中了群众的聪明才智。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性格特征和审美观念。
它的主要特点是:民间美术的主要创造者是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民间美术的目的是满足群众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同时兼顾审美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民间美术大多数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手工艺品。寓意性、象征性、集体程式性是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民间美术一般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花灯等都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同时民间美术还反映出很强的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如陕西的剪纸,贵州的蜡染等。
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民间美术构筑着劳动人民的精神世界,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且最深刻的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基因。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美在民间永不朽”。
民间艺术的吉祥寓意:
谐音法:即利用同音字的置换推出一个寓意吉祥的字,寄予人们的理想、愿望、祈盼和追求。例如:鱼—余(富有);鹿—禄(俸禄);瓶—平(平安);桂—贵(富贵);蝠—福(幸福)等。
隐喻法:利用某物固有的形象、性质和特点引申出来的比喻意义。例如:葫芦,藤蔓绵长、果实累累,用来隐喻子孙繁多、绵延不绝;桃、龟、松、鹤隐喻长寿;鸳鸯、并蒂莲、双燕隐喻夫妻恩爱、百年好合等。
赋予法:按照“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则,原本没有具体意义指向的几何图案,被约定俗成地赋予某种吉祥意义,从而成为吉祥图形,如盘长纹、方胜纹、回纹、云纹等,被赋予福寿绵绵,连续的寓意。
象征法:直接为吉祥寓意寻找一个替代物,以松柏象征坚忍不拔;翠竹象征高风亮节;以莲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清正高洁等。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