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客体永恒性是指这个物体是客观存在的,在皮亚杰的实验中发现,9岁前的儿童是没有客体永恒性的,幕布效应、隧道效应是常见的考点。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进入前运算阶段,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例如:有的家长不想让孩子踩小草会说“小草会疼”。
这一阶段儿童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又例如在给妈妈买礼物的时候,买的都是自己喜欢的洋娃娃。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集中化,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所谓不可逆是指此时的儿童只能单向思考,比如问小明有哥哥吗,小明会说有哥哥是小刚,再问小刚有弟弟吗?小明却回答“没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守恒概念的获得。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一个儿童解决守恒问题的能力依赖于三个基本原因的理解:同一性、补偿性和可逆性。随着对同一性的完全的掌握,儿童知道,假如没有东西被增加或取走,物质是相同的。随着对补偿性的理解,儿童知道一个方向外观上的变化能够在另一个方向的变化来补偿。也就是说,假如玻璃杯里面的液体要增高,玻璃杯必须要狭窄一些。随着对可逆性的理解,儿童能在心智上抵偿发生的变化。例如儿童知道自己有个哥哥,那他就是自己哥哥的弟弟。这一阶段的儿童能掌握以上三方面,逐渐形成守恒概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具体运算思维。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有抽象概念,掌握了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和排序等逻辑运算能力。不过,这个时期儿童的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实的支持,只能将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而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之中。一旦脱离具体事物,在纯粹言语叙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抽象形式的逻辑思维或推理会变得困难;另外,这些运算仍然是零散的,并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皮亚杰把该阶段称为具体运算阶段。去自我中心。这一阶段儿童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观点看问题,逐渐认识到他人持有和自己不同的观点与想法,进而能接受他人的主张或者修正自己的想法。这是儿童和别人顺利交往以便完成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多角度思维。这一阶段的儿童逐渐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皮亚杰将这种思维的多角度化称作去集中化。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特征。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这才符合其思维发展特点。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种能力一直持续到成年时期。本阶段中个体推理能力得到,能从多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采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钟摆实验就是考点;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够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