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二【答案】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二【答案】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第30题20分,共5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1)①城市化和工业化占用大量土地,耕地面积大幅减少;②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③土地和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④基塘农业生产效益低(或种植蔬菜、花卉和水果效益更高);⑤其他合理答案。(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2)①多低山丘陵,排水条件好;②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③以酸性的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④山区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3)①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合理布局工业企业),节约利用土地资源;②尽可能引进低污染、低耗能和能形成产业链的新兴工业(严格工业企业准入);③加强园区绿化和废弃物回收处理;④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

29.【参考答案】

优点: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进行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并且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能够覆盖本课知识点。但在教学的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4分)

问题:

1.教学过程太过突兀,缺乏循序渐进的引导(4分)

区时这部分内容比较复杂且容易混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该教师直接将较复杂的区时计算抛给学生,缺乏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所以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2.问题表述不准确,存在歧义(4分)

例如“到达东京是几时?”指的是“到达东京时的北京时间”还是“到达东京时的东京时间”。后面的表述存在同样的问题。

改进建议(4分):1.区时的概念:采用案例教学法,列举酒店里的钟表显示不同地区的时间、中国和美国的时差等实例。让学生感知区时,明确区时的概念;

2.区时的计算:采用探究法,设置问题情境,将学生分组进行计算。

2008年8月8日晚20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直播,纽约(西五区)的观众应该几点打开电视机观看?

老师点拨:总结区时的计算公式,区时计算应遵循“东加西减”“同减异加”的原则,。

3.巩固:(1)某人于8月6日早晨8点15分从东八区的北京乘坐飞机起飞,飞行一小时到达东九区的东京,请问到达东京时东京是几时?反之,早8点15分从东京出发,到达北京时北京是几时?

(2)中国横跨东五区至东九区共五个时区,而全国统一采用的是东八区“北京时间”,若北京人早8点上班,位于东六区的乌鲁木齐人早上几点上班合理?

30.【参考答案】

(1)检测功能:“我们怎样来区别冷锋和暖锋?”通过自主读图区分冷锋和暖锋,得出相关概念,检测学生对冷暖锋的了解程度;“哪位同学再来说明一下暖锋的雨区的位置?”在了解了冷锋的雨区位置之后,让学生对比说明暖锋的雨区位置,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同类知识的迁移能力。

引导功能:“冷锋的冷气团怎么会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的暖气团怎么会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呢?”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冷暖锋的形成原因;“那你还发现了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图形中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雨区发生在锋面的哪些部位了呢?”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冷暖锋雨区的位置特点。

(2)探究活动:

出示冷锋过境示意图,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开展讨论,并完成下表(冷锋):

1.冷锋过境前该地受什么气团控制,气温和气压状况如何?

2.冷锋过境时该地天气状况如何?

3.冷锋过境后该地受什么气团控制,气温和气压状况如何?

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总结。

知识迁移:学生在理解并掌握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的变化之后,自主学习完成暖锋对天气的影响,完成上表(暖锋),老师进行指导和点拨。

知识应用:教师展示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俗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该地理现象,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改理念。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4分)

31.【参考答案】

(1)

(一)洋流的定义和类型

1.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又叫海流。

2.类型:按性质可以分为暖流寒流

问题情境:暖流和寒流的特点有何不同?

教师归纳:寒流一般由流向低纬度,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暖流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

过渡:无论寒流或暖流,都是具有相对稳定流向的洋流,洋流分布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

那么其分布规律又是如何的呢?

(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问题探究: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律呢?】

第一步:教师指导归纳地理分布规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观察一分组对比分析一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加以整理归纳其共同性一应用。通过教师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方法可依。

第二步:

1.观察——学生读教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图”,熟悉洋流的名称、流向。

2.分组对比分析。将全班学生分四组,各组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范围,增强目的性,使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到行动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并掌握归纳的一般方法。

第①组:观察以60°N(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

第②组:观察以30°N(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

第③组:观察以30°S(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

第④组:观察对比以60°S(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

要求:对比分析洋流运动的方向、东西岸的洋流性质差异,填写下图的内容。

3.归纳共同点:各组根据学法指导归纳出各海域洋流的分布规律,并在图中画出此海域洋流分布的简单模式图。

第三步:把通过评价、经过修改的局部模式图汇总到一张图上,并添加“赤道逆流”等(如右图),总结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如下:

●南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以副热带海域为中心)

方向:北顺南逆,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该环流流向与反气旋水平运动旋转方向类似,因而又称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以副极地海域为中心)

方向:逆时针,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该环流流向与气旋水平运动旋转方

向类似,因而又称气旋型大洋环流。

●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西风漂流、南极环流

通过归纳规律,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图说文,以文释图。

第四步:把教材“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与归纳图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学生归纳的南半球中高纬度的洋流分布规律(西风漂流与南极环流)与教材图3.6中所示的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分布规律是不同的。

问题情境2:阅读教材“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是由什么力量驱动的?

答案: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与盛行风关系紧密,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同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了各个洋流(借用俗语“无风不起浪”帮学生记忆洋流的成因)。在中纬西风的吹动下,形成了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和北半球的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在极地东风的吹动下,形成了南极环流。南半球40°~65°几乎都是海洋,因为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是环球性的。此外信风驱动形成了赤道暖流。

教师归纳:洋流的产生,是多个因素的作用综合形成的。形成原因包括盛行风、地转偏

向力、海陆分布等。盛行风是洋流产生的最主要动力,盛行风的分布是洋流分布规律的重要影响因素。

问题情境3:阅读教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北半球冬季)”,在图中,有一个地区洋流比较特殊,洋流的方向随季节而改变,请同学们观察北印度洋海区,比较冬夏季节洋流的运动方向怎么样?思考产生原因。

教师归纳:洋流分布的第四条规律:北印度洋因季风强盛,形成了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2)本堂课,在新课标所倡导的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导下,我结合本堂课的重难点、学生的具体特点以及教材的特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①读图归纳总结:通地图是地理课堂的载体,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图归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本堂课,反复利用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让学生生在图里面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指导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归纳信息,形成表格,掌握地理技能,体现终身学习理念。

②合作探究式学习:现在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应该更多的把课堂返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因此,在本堂课我的这样设置合作探究的。结合洋流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让学生反复阅读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让他们带着这么几个问题去思考和讨论:

观察以60°N(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

观察以30°N(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

观察以30°S(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低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观察对比以60°S(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分布特点。

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理解地理知识同时学会地理学习的能力。同时洋流的分布规律也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己探索,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③对比法。对比法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把握地理事物的核心特点,能够更好的区分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在讲解洋流的性质的时候,运用对比法对比暖流和寒流,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知识。

相关试题: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二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