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白皮书参考答案二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白皮书参考答案二

25.【参考答案】

(1)甲乙两组的成绩之所以发现变化是因为受反馈的影响造成的。桑代克的效果律启发我们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从而促使学生调整学习步调,已取得进步。甲在前50次成绩好的原因是由于练习完及时获得了反馈,从而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练习结果;而在后50次,由于练习之后未获得反馈,所以影响了练习成果。乙组成绩变化道理同上。

(2)这个实验结果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有:首先,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及时调整练习上的误区和盲区;其次,教师在评价理念上应注意从关注结果走向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过程。

四、教学设计题

26.【设计范例】

(1)意境及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2)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眠、处、闻、夜、知”等生字,会背这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认识生字;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意,感受意境并能够背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及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3)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原因:学生写“眠”字时可能会出现的将目字旁写成日字旁,“民”可能写成“艮”,原因是不能充分理解“眠”的字义。

写字指导:

①请学生看着课文,齐读诗歌。

②指名读,相机正音“眠”。(教师出示“眠”字的卡片,将其贴在黑板上)

③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眠”和以前学过的“眼”有些相似?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办法记住“眠”的字形)

明确:“眠”字与“眼”都与“目”有关,但是“眠”字右边结构是个“民”字,与“眼”不同。

④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目”的字,大家说出来交流一下。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写出:睛、盼、看、眨。并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结构特点。)

明确:这些字都与眼睛有关系。

⑤请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在空中写出“眠”字的笔画顺序。(意在使学生明确该字书写的笔画顺序)

⑥学生在练习本的田字格上写出“眠”字,教师将左右结构的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分配比例,书写过程中要横平竖直。教师巡视,指出学生的不足。

27.【设计范例】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知道音乐与生活、劳动密不可分,感受劳动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尝试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获得音乐的创造力、感受力和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热情、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并且能够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用热情、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常规发声练习,烘托课堂气氛。

(我们用最明亮的声音开始我们今天的课堂吧!)

2.教师以启发式提问的形式展开课堂,并提问学生:“有谁会在家里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呢?”通过学生的回答,联系热爱劳动的主题,同时播放大草原上的风声,模拟草原场景创设情境,并顺势引入新课《剪羊毛》。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