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42期答案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42期答案

相关推荐: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42期

考试题库:[各地区试题] [模拟试题] [强化训练题] [每日一练]

科目一(1-3)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人物的有关知识。我国古代被称为“飞将军”的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李广。元光六年,李广任骁骑将军,率领部队出雁门攻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在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综上所述,A项正确。

B选项,霍去病,西汉名将、军事家,曾随卫青伐匈奴,战功卓著,被封为“冠军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选项,蒙恬,秦始皇时期的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派将军蒙恬讨伐北方的匈奴。为了防御外侵,蒙恬又率领将士们修筑了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选项,周亚夫,西汉时期的将军,历史上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答案为A。

2.【答案】A。本题考查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来源于项羽事迹的成语是“胯下受辱”。“胯下受辱”指的是淮阴侯韩信。当初韩信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是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他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因而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由此得出韩信寄食,胯下之辱的短语。故本题答案为A。

B选项,“无缘见江东父老”描写的是项羽的事迹。楚汉相争,项羽兵败乌江,他的属下劝他乘船渡江回属地楚国,项羽不肯,说:“难得江东父老可怜我,爱戴我,拥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

C选项,霸王别姬描写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

D选项,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比喻战士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答案为A。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关于古代年龄的表述方法,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题干中的贺寿对联中“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中的“知命”指的是知天命。因此,寿主的年龄为50,所以C项正确。其他年龄的称谓: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总角、孩提—幼年泛称;垂髫、始龀—童年泛称;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花甲之年—60岁;古稀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之年—80~90岁;鲐背之年—90岁;期颐之年—100岁。因此本题选C。

科目二(4-10)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内发论。内发论主要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登、卢梭、柏拉图。

选项A,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

选项B,视崖实验是用来评估婴儿深度知觉的一种能够产生深度幻觉的平台式装置。吉布森和沃克的视觉悬崖是测量婴儿距离(深度)知觉最常用的工具。

选项C,心理学家哈罗曾做过一项关于恒河猴的有趣研究,研究者将小猴与猴妈妈分开,而让它与一个用金属制成的和一个用绒布制成的假妈妈一起生活。金属猴妈妈能为小猴提供食物,绒布猴妈妈不能提供食物。结果,在165天的实验过程中,小猴同金属妈妈和绒布妈妈待在一起的时间有显著差异。小猴在绒布妈妈身旁的时间平均每天达到16小时以上,它总是设法待在绒布妈妈身旁,与其拥抱、亲昵或在绒布妈妈的怀里睡觉。而小猴每天在金属妈妈身旁待的时间只有1.5个小时,这期间还包括吃奶的时间。该研究表明,接触舒适对于猴子形成依恋比喂养或减轻饥饿更为重要。

选项D,皮亚杰通过三山实验提出了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

题干中,格塞尔提出的“成熟势力说”,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择A。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选项A,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选项B,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选项C,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选项D,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根据题干描述,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故本题答案选择C。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功能知识点。

A选项,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控制功能。一切教育活动过程都是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教育过程在教育目的的调节控制下进行,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实现。

B选项,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是指教育目的包含了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和要求,不仅激励着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也激励着学习者自觉地、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

C选项,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是指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例如,明确规定教育“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体现了教育的导向功能。

D选项,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是指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题干描述符合教育目的导向功能的定义,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选项A,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来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选项B,体育是授予学生关于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选项C,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的作用。劳动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和技能。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中所获得的知识、情感、态度、方法和能力,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它是实现个体与社会协调统一、和谐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1)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2)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基本原理与基本生产技术知识。(3)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选项D,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题干中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农村帮助农民伯伯采摘花生,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实践能力,描述的是劳动教育。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C选项。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选项A,壬寅学制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但该学制只颁布未实施。

选项B,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得到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比壬寅学制更为系统完备,它标志着封建传统学校的结束和“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是我国从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迈出的第一步。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选项C,壬子癸丑学制与十八、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创制的学制大体相仿,是一种单轨性质的学制。因此,它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它旨在与传统的科举制度相区别,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又迈出了一步。

选项D,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采用了美国“六三三四”的单轨形式,故又称“六三三学制”。该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影响。自壬戌学制开始,我国教育脱离了封建社会教育,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综上,本题选择A。

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类型。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内容)可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选项A,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故A正确。

选项B,判断是用概念去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选项C,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

选项D,说法错误。

综上,本题答案选择A。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的特性。在正常情况下,个体之间的速度会有差异,但发展的顺序不会颠倒,发展阶段也不会逾越,更不会逆向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表现为个体生命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中由质变引起的阶段性特征。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七个阶段。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这些特点无论是在表现方式、发展速度上,还是在发展结构上,与其他阶段相比,都会具有不同的特征。

启示: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个体发展具有的非等速、非直线的特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表现出时快时慢、有早有迟的特点。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不同机能、能力可以相互补偿的特性。包括:机体机能方面,即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或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如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理发展方面的不足;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如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就存在着相当大的互补性。

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工作做到:-是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如对于残疾学生、智商低下的学生,不要拒绝其人学的要求,不要对其进行劝退,而是要认识到这些学生在某方面的不足,完全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二是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也就是要让教师认识到,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含的,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二是不同儿童的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三是不同儿童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