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对于文言文课文的考查是一个难点,即使是比较短小的文本,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想要设计好,需费一番功夫。《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创作的一篇八十余字的小品文。本文记述的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而被贬后的生活片段,表达了苏轼在遭遇挫折、身处逆境之中的乐观矿大的心境。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重点的文言字词。

2.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教师点拨和情境体验等方法,体味“乐”和“闲”两字的丰富内涵。

3.品味字里行间中作者表达出的丰富感情,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表现出的“乐”,并体会出其中的含义。

难点:“乐”和“闲”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描述一个人,大家猜猜他是谁。

他是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其诗题材多样,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独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其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对,他就是苏轼,是我们今天课文的作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苏轼的文章,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二)初读课文,体会本文“乐”的基调

1.学生自由读,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读准字音,读懂字词:

欣然 遂至 寝 藻荇交横

读准停顿: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教师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在学生再次朗读诗歌之前,学生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感情。

引导学生看课本注释,并简单介绍当时的背景,明确苏轼乐观的生活态度。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赏析语句,品读“乐”“闲”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找出能表现“乐”的句子。并仔细体会、揣摩。将全班分为十个小组,组内相互启发,讨论总结出每句话的意蕴,每个小组推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1.文中表现诗人“乐”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欣然起行”“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课件展示)

2.这些句子为什么能表现出“乐”呢?

明确:

①欣然起行。

这句话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是作者因为发现了月色入户而兴奋异常;第二是作者急于跟朋友分享这一美景。“起”和“行”两个动词充分展现了作者内心之乐,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坦诚与率真。

②月色入户。

这里的“入”使用最具表现力:原意是“射入”“照进”,在这里应该解释为拟人化的“走入”“进入”。一个“入”字写出了月亮的善解人意,她知道苏轼对月亮情有独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美好的月景之夜;也是这个“入”字给苏轼带来无限的惊喜:本无意见月,月色自“入”我怀,不邀而至的月色带来了一份不期而至的快乐。(板书)

③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写出了苏轼当时的考量和权衡。这一思考,张怀民的名字涌上他的心头。接下来的“遂”和“寻”字写出了苏轼当时的兴致勃勃,而从这两个字中,也可以看出苏轼难以言表的快乐:月色常有,但赏月的人不常有。此时此景,有此人相伴赏月,快乐又多了几分。(板书)

追问:苏轼赏月,为什么去寻张怀民,而不是别人呢?

明确:张怀民是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此其一。

同时,用PPT展示张怀民的相关背景资料:

张怀民,1083年贬黄州,起初寓居承天寺,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

明确:张怀民和苏轼一样心胸坦然,爱好山水,贬谪之事不放在心上,品格清高超逸。两人处境相似,志趣相投,是人生知己,也是审美知己。此其二。

④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此处的虚词“亦”用得最为巧妙,“亦”字蕴含了至巧至好的快乐,将知己间心有灵犀的快乐写得无形无声。而“相与步于中庭”则写出了胸中有诗意、本性爱山水的两人在月下漫步的静谧画面。

(板书)

为什么没有写两人的交谈内容或者相见时的情形呢?

从艺术手法上,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给读者艺术再创造的空间;从内容上,是为了体现两人心意相通,无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写景的句子,也暗含着作者感情的波澜,庭院里有积水,积水中还有藻荇交横,仔细一看是竹柏的影子。

3.“闲人”的“闲”该如何理解?

明确:

第一,有时间的人。当时的两人都被贬,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第二,有心情的人。两个人品行高洁,不把被贬之事挂在心头,有赏月的闲情逸致。

面对人生的逆境,两人能有如此心境,看来两个人是拥有了超越了世俗观的大自由,人生境界非常人能有。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1.才华横溢的苏轼在遭遇了人生逆境之时,并没有消沉,反而以大智慧化解不如意,诗意地面对失意,以超然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种种。他始终为后人描绘自然的美景、阐释乐观的思想……这是一个能发现美,也能表现美的人。让我们熟读并记住他的文章吧。

2.以一篇短文写《记承天寺夜游》给你的启示,题材不限。

六、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颇负盛名的作品之一。文章短小精悍,用词。然而,由于时代背景的陌生、作者心境的复杂,学生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引导的不够,读的方式略显单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增加读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攻略”即可查看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资料

回复“视频示范”查看各学科视频示范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