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试卷七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试卷七

  三、填空题

  1.演示法

  2.心理过程

  3.感觉

  4.理解教材

  四、判断题

  1.√【解析】杜威曾经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2.×【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3.×【解析】教师的幸福不仅体现在精神上,还体现在物质上。

  4.√【解析】班级规模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到班级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还会影响到交往模式及小群体的形成。

  5.×【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短时记忆的容量。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6.×【解析】教师的职责不但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还要育人。

  7.×【解析】苟子是外铄论观点的代表人物,孟子是内发论观点的代表人物。

  8.×【解析】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但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9.√【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他提出了联结一试误理论。

  10.×【解析】在解决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时,冲动型学生更占优势;在解决高层次问题中沉思型学生更占优势。

  五、简答题

  1.(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2.(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3.[参考答案](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参考答案]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变化以及新异性,这是客观的方面;二是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这是主观方面。

  六、论述题

  (1)终身教育理念和理论是二战后在成人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观念的否定。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人员并且在教学中越来越成熟的转变过程。也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的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有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

  (3)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其终身学习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素养。

  七、综合分析题

  1.[参考答案]如果我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会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曾刚的教育工作。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让他参加班级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得到改正。

  (4)有计划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间、同学间的情谊,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优良班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