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36期答案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36期答案

相关推荐: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36期

考试题库:[各地区试题] [模拟试题] [强化训练题] [每日一练]

科目一(1-3)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A选项错误,本题选择A。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因此C选项正确。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权利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教师的权利有: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又称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又称管理学生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又称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其中指导评价权是指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这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相对应的一项特定权利,具体有三方面的含义:(1)教师在不违反法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有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取各种教育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2)教师有权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和生活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教师的指导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干涉。

选项A,班主任在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时应该坚定立场,不随他人的干预而改变,但选项描述不是题干的最优解,故选项A错误。

选项B,教师有权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和生活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干涉,因此校长不得干涉王老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故选项B正确。

选项C,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但教师依法享有对学生的指导评价权,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干涉,故选项C错误。

选项D,班主任有权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并不能因为校长和毛毛的亲属关系而进行不符事实的奖励,故选项D错误。

综上所述,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科目二(4-10)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一词的由来。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因此本题选B。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A选项标志着教育学已经称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的著作是《普通教育学》。B选项《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也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C选项是《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也称为教育学的雏形。D选项《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启发诱导”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本题选D。

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因此本题选B。

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孟禄提出的心理学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模仿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即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但具有进步意义的是,这种本能是人类的本能,而不是动物的本能,因此,违背了目的性。故本题选C。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可能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中的教育目的的概念。

A选项,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B选项,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理想。

C选项,教育内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等。

D选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教育的客体。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实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我国目前的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题干表述的是我国目前的全面发展教育,而并不是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