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招知识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教招知识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知识解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等同于一般动物学习,学习只是外在的行为变化,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学习者的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

人本主义认为,凡是有机体都具有一定内在倾向,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发展自我的潜能。由于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通常认为的学习涉及到的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完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

罗杰斯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地学习,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与认知主义观点不同的,认知主义中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强调的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人本主义的有意义学习强调的是新学习内容与学习者本身的联系,与学习者本身的联系是指与学习者本身的需要、意愿、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与此同时,罗杰斯倡导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罗杰斯所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并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要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气氛,罗杰斯指出,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包括三个条件: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真诚一致。罗杰斯特别指出,有意义学习的精髓是要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意义学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学习是出于内部动机,发挥自身的潜能。

人本主义过于强调学生的兴趣爱好,却低估了教师的教师的作用,教师只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感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以上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二、牛刀小试

1.【单选题】儿童触碰了高温物体后,他就理解了“烫”这个词的意义。按照罗杰斯的观点,这是( )。

A.有意义学习 B.无意义学习 C.情景学习 D.无意识学习

1.【答案】A。解析:罗杰斯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认为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儿童经过触碰高温物体后,理解的“烫”的意义,是一种有意义学习。

2.【单选题】重视人的潜能的实现,强调以人为本的理论学派是( )。

A.行为主义 B.认知学派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

2.【答案】D。解析: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自我实现,重视人的潜能的实现。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李艳
面试

聚焦学员,6年面试深耕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梁春玮
行测理科

深耕数资13年,方法技巧多

尚迎春
面试

经验丰富,重点突出,面试明师

刘婉婷
面试

深耕面试8年,霸气正能量

刘嘉宁
判断推理

深耕判断10年,人美实力强

孙圣林
车轩
行测理科

骨干师资,8年教学经验

李艳
面试

聚焦学员,6年面试深耕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