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申论热点: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的内涵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教师考试申论热点: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热点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包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教师考试角度解读

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从思想精神层面,包含中华先民在生产生活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和道德传统等;二是从制度文化层面,包括用以维持传统社会运转的大量制度规范、行为规范;三是从文化艺术层面,有诗词、歌赋、戏曲、小说、书画、雕塑、篆刻等;四是从科学技术层面,有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创新成果;五是从民俗风俗层面,包括传统节庆、历法、礼仪等;六是从语言文字层面,56 个民族创造了80多种语言,约30种文字;七是从器物载体层面,各民族衣冠服饰、建筑、器皿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魂,是中国人的根。在新时代的今天,要将“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我国文化产业健康长足发展,才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方面,要传承和坚守那些经过时代经验、得到人民认可的精华要义,诸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良品质、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等,这些都是维系中华文明传承不息的精神纽带,更是催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能量,必须坚持和发扬下去,放大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力量。另一方面网络的快速发展已经完全打破过去的文化传播的旧模式,群众对于文化理念、文化产品的喜爱与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因此要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加大运用可视化、形象化、多维化的前沿性信息技术手段,在文化传播、产品生产、业态发展上推陈出新,更多元地展现和释放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欢迎。

唯有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才能为的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的内涵,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