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027期答案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4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027期答案

相关推荐:20234师资格证考试日每一练第027期

考试题库:[各地区试题] [模拟试题] [强化训练题] [每日一练]

科目一(1-4)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具体内容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知识技能目标要实现的任务是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目标具体表述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②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②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与价值观:

①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题干中强调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了解和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等,这体现的是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因此,本题答案选择B。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观。

A选项,教育价值的融合,体现的是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现代社会要求教师不仅是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将教育与德育融合在一起。题干中文老师不仅讲解了科学知识,而且进行了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故A选项说法正确。

B选项,教法与学法的融合,是指老师的教育不仅仅包括教学法,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本项说法与题干说法不符合。

C选项,师生互动的生成,强调老师和学生要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互促进。本项说法与题干说法不相符。

D选项,传授与习得的互补,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学相长了,教师可以从学生身上学习,学生也可以超越老师。

题干中,教师不仅讲解了科学知识,还结合内容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属于教学与德育的融合,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职业理念教育观的应用。传统“百分制”的评价形式更多体现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而“评语+特长+等级”的评价形式更加多样化、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体现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故此题选C。

A选项,“评语+特长+等级”的评价标准体现的是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并非甄别和选拔功能。说法错误故排除。

B选项,题干中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判断错误故排除。

D选项,题干中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判断错误故排除。

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C。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根据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因此,选B。

科目二(5-10)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道德意志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即在确定品德动机时,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在实践品德行为时,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到底。题干中,小林知道私拿别人的东西不对,表明他已有正确的道德认识,但有时候忍不住,表明其不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因此缺乏道德意志。

A选项,道德认识指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它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B选项,道德情感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D选项,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虽然小林存在不良道德行为,需要道德行为的培养,但分析题干可知,小林最缺乏的是道德意志教育。故与题意不符。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C。

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阶段(他律道德阶段)、可逆性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和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处于阶段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根据这一观点,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阶段。故此题选A。

B项,公正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他们认为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C项,可逆性阶段,该阶段是道德自律阶段的开始,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开始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可以修改的。这种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开始由他律阶段进入自律阶段。

D项,自我中心阶段又称无道德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是把外在环境看作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A。

7.【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选项A,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选项B,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一生清贫,坚守三尺讲台反映的是廉洁奉公的师德,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抵制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收受索要学生家长给的各种财物。题干中“坚守”是体现能够长期坚持这一行为,选项中道德意志是指坚持性,故此题选B。

选项C,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选项D,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过度学习的内容。过度学习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研究证明,如果以第一次达到完全正确成诵的学习遍数为学习程度的100%,那么再过度学习50%,熟练度达到150%,记忆效果的选择。

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9.【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理论的学习迁移理论。根据这一迁移现象,关系转换理论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学习的主体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得越清楚,并能加以概括化,则越容易产生迁移,迁移的作用也就越加普遍。故本题答案选 C。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参考答案】

(1)教师教导法;

(2)欣赏法;

(3)活动法和实践法。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梁春玮
行测理科

深耕数资13年,方法技巧多

尚迎春
面试

经验丰富,重点突出,面试明师

刘婉婷
面试

深耕面试8年,霸气正能量

刘嘉宁
判断推理

深耕判断10年,人美实力强

车轩
行测理科

骨干师资,8年教学经验

李艳
面试

聚焦学员,6年面试深耕经验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