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是后期行为主义对学习心理学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他坚持了科学、客观、控制的行为主义传统,继承了刺激一反应的学习观,以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在桑代克、华生等前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对教育心理学影响巨大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考试中,该部分的知识点以客观题为主,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正确判断和选择。由于内容较难,做起题来容易混淆,因此具有以下识记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知识详解
(一)应答行为VS操作行为
【考情分析】客观题(单选、判断)
【知识示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是应答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如用针刺一下手,手就会马上回缩;当遇到强光时瞳孔就会收缩等。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是操作行为。操作性行为则是有机体对环境发出的反应,没有明确的先行刺激,比如白鼠的压杆动作,人的读书写字等。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记忆法】表格区分、例子理解
(二)强化的类型VS惩罚VS消退
【考情分析】客观题(单选、判断)
【知识示例】
1.强化的类型
斯金纳认为,学习就是反应发生概率的变化,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2.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3.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记忆法】表格区分,例子理解
做题技巧一:
1.先判断行为增加还是减少
2.再判断刺激给予还是撤销(避免主观臆断)
做题技巧二:
正强化:实施奖励 正惩罚:实施惩罚
负强化:撤销惩罚 负惩罚:取消奖励
(三)强化模式
【考情分析】客观题(单选、判断)
【知识示例】
强化的模式强化的模式是指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在什么时候、以何种频度对一种反应施加强化。不同的强化模式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模式。
连续强化:指对每次正确反应都加以强化。在教学习者新的反应时最为有效,但这种强化下的行为容易消退。
间隔式强化又称为部分强化,指只对部分正确反应加以强化。它比连续强化具有更高的反应率和更低的消退率。间隔强化根据时间和比率、固定和可变两个维度,可以组合出四种强化模式:
定时强化、变时强化、定比强化、变比强化
固定时距的强化。是指每隔固定的一段时间给予一次强化。几乎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受到这种程序的强化,如月工资和年末奖金等。
固定比率的强化。是指强化的次数与目标行为发生的次数保持固定的比例关系,以明确地显示出强化与目标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如制衣厂的工人每安装12个拉链付5元钱的计件付酬的方式。
可变时距的强化。是指根据经过的时间给予强化物,但时间的长短围绕某一平均数而变动。例如,一家公司的一批新员工,他们在连续的全日工作满一年以后,有可能被到更高的职位。但有些可能在10个月以后被,另一些在12个月以后被,还有一些在14个月以后才被。然而,这一批人平均是12个月即一年以后被。又如,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就告诉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将有册系列随堂考试,作为成绩的30%,但具体的考试时间和次数学生并不知道,教师运用的就是可变时距强化。
可变比率的强化。是指强化的次数与目标行为发生的次数之间的比例是变动的。例如,销售商对于潜在用户,有时只要2个电话就能谈成笔生意。有时可能要20次或更多次电话才能探测一笔交易。这种奖励是变化不定的,它取决于销售商洽谈的生意的数目。
【记忆法】表格区分、例子理解
二、相关考情
学前教育心理学中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山西的整体情况考查正常,以客观题为主。针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具体考情参考如下:
【2023年山西省忻州市直】1.小西和小丽在幼儿园因抢夺玩具而打架,老师让他两都到墙角去面壁思过,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负惩罚 D.正惩罚
【答案】D。解析:A项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B项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C项负惩罚是指撤销一个愉快的刺激,从而减少行为出现的概率。D项正惩罚是指给予一个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少行为出现的概率。而题干中小西和小丽的打架行为减少,排除A和B。教师让幼儿面壁思过是给予了一个刺激,所以是正惩罚。
【2019年山西省平遥】2.某教师与幼儿约定规则:请你收拾好小玩具柜,在收拾的过程中,每两分钟会奖励你一朵小红花。这属于( )。
A.固定比率强化
B.可变比率强化
C.可变时距强化
D.固定时距强化
【答案】D。解析:A项固定比率强化是指强化物在当事人做出一定数目的反应后才出现。B项可变比率强化是指是指没有完全固定的比率,对行为的强化带有较大的随机性。C项可变时距强化是指是指根据经过的时间给予强化物,但时间的长短围绕某一平均数而变动。D项固定时距强化是指是指每隔固定的一段时间给予一次强化。题干中每两分钟会奖励幼儿一朵小红花,说明是固定时间给予强化,所以是D项固定时距强化。
【2020年高平幼儿教师招聘】3.一个小孩出现了打人行为,因此家长规定一个月内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消退 C.负强化 D.惩罚
【答案】D。解析:A项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B项消退是指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C项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D项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题干中小孩的打人行为会减少,因此排除A和C,家长不准幼儿吃肯德基说明撤销了一个刺激。所以选D。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