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孟子的教育思想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继孔子以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是《孟子》一书。孔子的孙子子思和孟子对儒学有共同的见解,在儒学分化中形成“思孟学派”,成为儒学派别中最有影响的学派,被后来封建统治者看作是儒学正统,即为“孔孟之道”。

(一)政治主张“仁政”其一,“制民之产”,使人民都成为小土地所有者。

其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三,好的政治既非完善的政治制度,也非高明的统治手段,而是教育。教育通过讲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类“人伦”规范,使人人懂得正确行动,社会有良好风俗,天下就自然实现了治理。因此,“仁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就是教育。

(二)人性观

从“性善论”出发,孟子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这四个“善端”,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其中“恻隐之心”是最基本的,是人类发展“仁”的基础。

(三)教育作用

1.对人:扩充善性“善”的习得须依靠学习和教育:

一是“养心养性”,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

二是“求放心”,乃是寻求失落、放任的心灵,启发人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2.对社会:得民心孟子强调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最有效手段。

(四)教育目的:“明人伦”“五伦”,表现为五种人际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极为重视“孝”与“悌”,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一个道德规范体系。

(五)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

1.“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首先,“大丈夫”有高尚的气节,他们决不向权势低头,决不无原则地顺从。其次,“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是受信念指导的情感和意志相混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或精神境界,是一股凛然正气,是对自己行为的正义性的自觉,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

2.培养“大丈夫”理想人格的途径

(1)持志养气(2)动心忍性(3)存心养性(4)反求诸己

(六)教学思想

1.“深造自得”;2.盈科而进;3.教亦多术;4.专心致志。

以上为孟子主要的教育思想,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考点之一,供大家来参考学习。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