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心智技能及其形成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点:心智技能及其形成

\ 备考推荐 辅导课程 超大优惠 笔试免费礼包 面试免费礼包

\ 辅学资料 时政热点 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面试技巧 模拟题库 练习题库

\ 2019教师招聘备考交流群:546912904,备考资料丰富,考试信息不漏看!

 

大连甘井子区教师招聘考试特别重视对于心智技能的考查,在2018年我们总共考了2个题。总体来看关于心智技能的考查题目难度适中,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下心智技能方面的知识。

一、心智技能的含义

所谓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1)心智技能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区别于程序性知识。(2)心智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区别于操作活动方式和外部言语活动,它具有对象的观念性、过程的内潜性和结构的简缩性等特点。(3)心智技能作为一种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和习惯动作。(4)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区别于本能。它是在的学习过程中,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主体通过动作经验的内化而形成的。

二、心智技能形成阶段

(一)原型定向

1.原型的含义

原型也叫原样,通常指那些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由于心智活动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的特点,因而人们对心智活动的认识不能像自然现象那样直接,这就导致了这一概念在心理科学中用法的不一致。有人常把原型当作模式,而安德森认为,原型是关于范畴的最典型的样例的设想。事实上,由于心智活动非常复杂,很难完全认识清楚,因而心智活动的原型只能是对一些最典型的心智活动样例的设想。在此,我们沿用安德森的这一提法,将原型定义为心智活动的原样,即外化了的实践模式、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

2.原型定向及其作用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形成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首先,心智技能是一种合法则的活动方式,要求主体能独立做出。主体要能独立做出这种活动方式,首先要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定向映象,从而才能调节自己的活动、做出相应的动作。其次,心智动作是-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因此,心智活动的定向,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式使这种活动外化为原型(即实践模式)才能进行。由于心智活动的定向需要借助其原型进行,所以称这一阶段为原型定向阶段。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建立起进行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内部控制条件。

3.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要求

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可以归结为两点:首先要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要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为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这样,学生对于活动才能有一个完整的映象,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构成活动的动作不能以现成的形式教授,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师生共同总结各步动作及其执行顺序。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各动作划分的原因及动作顺序的合乎法则性,从而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5)教师可以用复述动作要领的方法来检查原型定向的学习成效。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二)原型操作

1.原型操作及其作用

所谓原型操作,即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在这一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因而在加里培林及其学派的著作中称之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其实,活动的最初形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物质化的。在物质的活动形式中,动作的客体是实际事物,是对象本身。在物质化的活动形式中,动作的客体不再是对象本身,而是它的代替物。但不论哪种情况,都是对原型的操作,因而我们称此阶段为原型操作阶段。

原型操作阶段是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又一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动作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客体,动作本身是通过一定 的机体运动来实现的,对象在动作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也是以外显的形式来实现的。这样,主体在原型操作过程中,不仅仅是依据原有的定向映象做出相应的动作,而且同时可以使做出的动作在头脑中得以反映,从而在感性上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这种完备的感性的动觉映象是心智技能开始形成及内化的基础。因而原型操作在心智技能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研究表明,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能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也就是说,主体要依据心智活动的原型,把构成这一活动的所有动作系列按照一定的顺序做出,不能遗漏或缺失。而且每个动作完成之后,要及时检查,考察动作的方式是否能正确完成,对象是否发生了应有的变化。因为只有在展开的活动中,主体才能确切了解活动的结构,才能在头脑中建立起完备的动作映象,同时也才能获得正确动觉经验及确保活动方式的稳定性。

(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心智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其适用范围应具有广泛性.采用变式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心智技能的掌握和内化。

(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强调原型操作阶段应以展开的方式出现,并不是说最终不要简缩。当学生连续多次能正确而顺利地完成有关动作程序时,应及时转向内化阶段,以免活动方式总停留在展开水平,阻碍心智活动的速度。

(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因为心智技能作为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进行的,而内部言语必须以外部言语为基础。在原型操作阶段,外部言语作为心智动作的标志及执行工具,在内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边做边说的场合下,活动易于向言语执行水平转化。如在数量关系的解析过程中,要求学生用言语描述它的实际操作过程,即做什么说什么,但对言语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基本反映解析过程就可以了。

总之,通过原型操作,学生不仅有了程序性知识,而且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完备的动觉映象,这就为原型内化奠定了基础。

(三)原型内化

1.原型内化的含义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也就是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性客体及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

原型内化阶段包括了加里培林及其学派所称的“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和“内部言语动作阶段”三个阶段。我们认为加里培林学派的这种划分有一定根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在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动作的进行都必须采用口头的出声言语来进行。在主体已掌握书面言语的情况下,不用口头言语而用书面言语,其成效往往更好。这样,“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这-名称就难以代表上述两种不同情况。(2)在主体已学会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时,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向不出声的外部言语转化是很容易实现的,其间的阶段性不很明显。(3)动作由外部言语转向内部言语水平时,是依靠外部言语动作的熟练而自动实现的,因而把内部言语动作作为心智动作形成的一个独立阶段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4)加里培林学派所提出的这三个阶段,实际上所描述的是动作内化的三种水平,而且都是借用言语来实现的。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把这三阶段合成,并称之为原型内化阶段更为确切。

2.原型内化阶段的教学要求

为了使操作原型顺利地内化成心智技能,使活动方式定型化、简缩化、自动化,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而后逐步转向内部言语。在采用外部言语的场合,还应注意从出声的外部言语转向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顺序不能颠倒。

(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此时已没有实际操作)。然后,再依据活动的掌握程度逐渐缩减,其中包括省略一些不必要的动作成分与合并有关的动作。

(3)在这-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A.操作方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定向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原型操作就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这在加里培林理论中称之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故本题选择B。

2.某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经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故本题选择A。

解析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