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是20世纪影响深远的学者,被誉为"揭示智慧奥秘的巨人"。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皮亚杰属于重点考察的内容,由于理论性较强所以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时觉得理解困难。因此,对皮亚杰知识点的梳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今天主要总结两大领域的内容。
一、建构主义发展观
皮亚杰幼时喜欢动物,在受教育过程和之后的研究中,自始至终均未离开生物学的领域,他认为同生物在生理上要适应自然一样,儿童在心理的发展上也存在着对环境、对主客体的适应,这是儿童智能发展的真正原因。皮亚杰从生物学领域引入图式,即每个人认识世界的认知结构。
在揭示认知发展的机制时候出现了重要的三个概念:平衡、同化、顺应。同学们要注意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分,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之所以发生在于平衡。通过同化与顺应与环境达到平衡,如果与环境失衡,需要改变行为重新平衡得到发展。同化指有机体面对新刺激是,不改变原有认知结构仅仅将新刺激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中,而顺应则是原有认知结构不能解释新的刺激,改变了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举个简单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小孩子往往会认为会动的事物是有生命的,所以看到月亮会动时也认为月亮具有生命,这是同化。随着孩子的成长发现很多会动的事物是没有生命的,这时候认知结构发生了改变,是顺应。
二、认知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通过知觉与动作获得动作经验(主要是手的抓取、嘴的吮吸);
2.低级的行为图式;
3.获得客体永恒性(9-12月)。
考点解析:在感知运动阶段常常涉及到客体永恒性这一概念的理解。具体表现为未形成客体永恒性的儿童在物体被遮挡后就认为物体永远消失了。比如拿布遮挡住母亲,儿童会哭闹,寻找母亲。而形成客体永恒性的儿童会掀开布或者将注意力转移至其他事物上。
(2)前运算阶段(2-7岁)
1."泛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做判断时倾向于一个标准或者维度-单维性或集中性。
考点解析:在考试时,前运算阶段呈现的特征容易和具体运算阶段混淆,在这一阶段同学们需要仔细学习这一阶段儿童特征。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接的物体的图像,并没生成自己的动作格式。他们常常无法分清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区别,认为外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你踩在小花上了,它会疼的",即万物有灵论。另一个关键的考点即自我中心,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为别人眼里的世界和自己的一样,一切围绕自己转。在思维发展上,前运算的儿童虽然能够用言语和符号(图画等)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是思维只能往前推不可后推(如知道5+8=13,但是13-8=5无法计算),儿童对守恒的概念尚未形成,比如,两个同样大小的橡皮泥一个搓成长条一个保持不变儿童会认为搓成长条的更大一些。在备考中可以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记忆点的巩固。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