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如何正确审题
归纳概括这个题型在申论考试中属于必考常型。中公教育以近几年归纳概括题的考查情况,从中总结出一些审题技巧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题型一览
年份 |
题目 |
2021A |
一、根据“材料1”~“材料4”,概述数字经济中劳动者可能遭遇哪几类不利问题,并分别简述其原因。(20分) |
2021B |
一、根据“材料2”到“材料9”的内容,概括“斗争”的不同类型并简述主要特点。(20分) |
2020A |
一、根据给定资料,总结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主要原因。(20分) |
2020B |
一、结合给定材料,总结上海率先实现“一网通办”过程中形成的可复制经验。(20分)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精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
2019A |
一、结合给定材料,概述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取得的经验。(20分) |
2019B |
三、结合给定材料,概述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取得的经验。(20分) |
二、抓准题干关键要素,作答
无论做什么题审题很关键,通过上述表格考生也可以发现题干中有很多关键要素可以帮助考生作答。
1、找出答什么。题目作答最关键的是要找出答案要点写什么,所以这就需要考生找准作答对象,通过上述考试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归纳概括常考作答对象为:问题、原因、类型、特点、方法等。考生读题干时可以尝试把题干缩读,例如:根据“材料1”~“材料4”,概述数字经济中劳动者可能遭遇哪几类不利问题,并分别简述其原因。这个题干缩读即为:概括问题,阐述原因。那么问题和原因即为作答对象。因此考生可以简单理解为即概括什么,什么就是作答对象,围绕作答对象进行要点的书写才不会答非所问。
2、明确怎么答。首先重点关注作答范围,找准作答范围才能在阅读材料时不会出现扩大或缩小范围的情况,从而写全要点。作答范围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明确作答范围。例如:根据“材料2”到“材料9”的内容,概括“斗争”的不同类型并简述主要特点。这种比较好处理,让看哪则材料就看哪则。另一种是范围不明确。例如:根据给定材料,概括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驱动的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这种情况需要考生提炼关键词根据题干关键词来缩小材料范围。其次关注作答问数,看清楚题干是一问还是两问,例如:根据“材料1”~“材料4”,概述数字经济中劳动者可能遭遇哪几类不利问题,并分别简述其原因。题干中一个并字表明考生既需要概括问题也需要分析原因,所以考生在读题干的过程中要关注题干中是否存在并、及这类并列词汇,如果有这类词汇一般为两问。
审题是申论答题的关键,是做题的第一步,各位考生一定要审清题目再去作答,才不会答非所问。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