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遴选考试每日一练:凝聚社会治理合力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乡村各方面需求难以满足,乡村治理面临种种问题与困境。而传统的管理模式让干部疲于奔命,让群众怨声载道,严重制约了乡村的发展,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如期 实现。在这一局面下,聚合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功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正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发挥自治是完善社会治理的指路明灯。自治是社会基层运行的基本方式和依托。在早期的管理方式中,政府大包大揽,主要靠行政命令解决问题,但这种管理模式难以收到满意成效。于是各地开始积极探索依靠群众治理的模式。“枫桥经验”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打开了自治的新天地;浙江省象山县通过“说、商、办、评”四个环节“村民说事”,说出了乡村和谐,说出了民主;九龙花园引导居民自治,坚持群众自己的事群众自身也要承担部分费用,形成了“小区事,大家议,协商办,共监督”治理格局。把基层治理的权力交给人民,能够程度地带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完善社会治理,离不开群众自治。
建立法治是完善社会治理的现实之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的社会治理体制,为我们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法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然而当前在基层,仍有部分地区民众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的很少见;广大农村地区“官本位”“特权思想”仍根深蒂固,村级治理行政化仍普遍存在,依法办事的习惯在乡村尚未形成。基层普遍的法治精神缺失问题,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风险隐患。要想完善社会治理,有效地解决基层难题,用法治方式推进治理必不可少。
善用德治是完善社会治理的润禾之水。在社会治理中,德治是认同基础,能够发挥预防、调节作用,同时在自治与法治之间起到润滑作用。在基层,“乡土社会、人情社会”的社会模式依然存在,“讲人情、说道理”的方式仍旧是处理矛盾纠纷的有力手段。随着基层社会的日益开放,道德规范对民众的启蒙、教化、约束作用也日渐式微,因钱财利益而引发的兄弟反目、不赡养老人等现象屡见不鲜;攀比炫耀及盲目跟风等心态滋生,赌博偷盗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较难收敛。农村具有的道德资源,这些道德资源能够有效抵制浮躁社会充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盛行。为此,强化基层的道德素养,以德教化感染群众实则为基层治理的刚需。
独木不成林,基层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代表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体系作为一套由内向外、刚柔并举、知行合一的治理理念系统,正是城乡基层治理的新方向。
(责任编辑:李明)
- 2025浙江丽水市缙云县机关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笔试成绩及入围面试人员名单公布
- 2025年宣城绩溪经开区管委会第一批选调雇员2人公告
- 2025年上半年三门县公开选调公务员2人公告
- 合江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考调机关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笔试成绩、排名及进入面试人员名单的公告
- 2025年甘肃省省直机关遴选和选调公务员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公告
- 2025年度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公开遴选公务员顶岗试用人选公告
- 2025广东珠海市金湾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遴选教研员专业考评及资格复审有关事项通知
- 2025云南中共曲靖市委宣传部所属事业单位委托遴选资格复审结果及进入面试情况公示
- 2025湖南永州蓝山县机关事业单位选调(选聘)取消部分计划公告
- 2025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委托遴选资格复审结果、取消遴选计划、调整面试比例情况及拟进入面试环节人员名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