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遴选考试每日一练:奋力书写文化强国新篇章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五千年华夏文明孕育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要坚决守护好文化根脉,铸就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以文化助力实现强国梦想。
文化建设,要不忘本来,汲取精华。“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不忘本来,是指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形式日趋多元化,而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式微,甚至出现了传统文化被时代忽视。这一方面造成了我国传统文化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危机,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文化,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文化建设,要吸收外来,兼收并蓄。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而要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张骞出使西域,用“丝绸之路”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开启了文化交流的大门;郑和下西洋更是将中国价值观带向了大洋彼岸。今天,“一带一路”倡议让世界联系更加紧密,让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让不同文化的交流更加深入。因此,要以更博大的胸怀,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汲取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文化建设,要面向未来,文化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浩浩荡荡,要让传统文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对文化进行继承创新。当前,部分传统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这导致传统文化不为人知,进而导致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的下降。究其根源在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因此,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传统文化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为传统文化插上“云翅膀”,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要更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李明)
- 2025湖南株洲市荷塘区招聘(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成绩公示
- 2025甘肃白银市直机关和参公单位遴选公务员和参公人员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及相关事宜公告
- 2025年第二季度重庆巫溪县事业单位遴选工作人员拟调人员公示(第一批)
- 2025山东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局遴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拟任职人员公示
- 2025山东东营市农业农村局遴选公务员拟任职人员公示
- 2025中共湛江市委组织部选调公务员拟转任人员公示(广东)
- 2025山东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遴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拟任职人员公示
- 2025山东东营市人民检察院遴选公务员拟任职人员公示
- 2025山东中共东营市委政法委员会遴选公务员拟任职人员公示
- 2025山东东营仲裁委员会办公室遴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拟任职人员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