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的作答方法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4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的作答方法

归纳概括题目是国考申论的高频考点,这类题目作答难度逐年递增,对考生的找点能力,提炼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均有测查。部分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对该类题型理解过于简单,单纯抄写材料,对目前应试来说远远不够,如今案例型、观点型、数据型材料偏多,材料口语化描述较多,出现易读材料难寻要点的情况,掌握这类题型的作答思路,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全面准确地找到要点,接下来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学习归纳概括题的作答思路:

一、审题:

(一)题型

审清题型是归纳概括的基础,能够确定出作答思路。

1、常规问法:当题干中出现“归纳、概括、总结、归纳、列出”的关键词时可明确题型。

2、特殊问法:“谈谈……的做法/品质/特点/如何……”等问法时,“谈谈”后作答对象比较单一且明确时,可明确题型。

Eg:请结合给定材料内容,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赵家村发生的主要变化。

Eg:请结合给定资料内容,谈谈老马是怎样当好基层绣花针的。

(二)对象

1、常规对象:

做法、措施、举措——做法类;

积极意义、危害、影响——影响类;

问题、弊端、障碍、困惑——问题类;

2、灵活对象:

变化、特点、特征、内涵、模式等

(三)特殊要求

概括准确:要点需适当概括提炼,尽量突出二次概括词

分类合理:在分条基础上对要点适当归类

二、找点:运用材料阅读方法,带着作答对象回到材料寻找相关要点。

1. 运用阅读方法,寻找作答对象关键词,关键词近义表述

Eg:问题词——弊端、不足、缺陷、缺乏、瓶颈、障碍等问题词

2. 梳理材料逻辑,把握段落内部逻辑关系,以及段落间逻辑关系,可通过段意和关联词判断,尤其总分、分总、总分总,字数不允许情况下抄总不超分。

三、加工:

1. 内容加工:合并同类项

同义加工法:将相同意思放一起即可(最常用);

同主体加工法:分不同主体进行合并,如: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当材料中主体较多时可考虑使用);

同层面加工法:思想、制度、监管、处罚。

注:合并方法不,合理即可,在要点齐全的情况下适当合并。

2. 逻辑加工:总分逻辑

总——总括句(可虚写或实写)

(1)虚写:抄写题干或者作答对象

Eg 概括赵家村的变化

虚写:赵家村的变化有:或变化有:

Eg 概括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虚写:“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有:”或“原因有:”

(2)实写

①材料“总分、分总、总分总”中,“总”中有宏观大点可实写

②材料中有一个要点能将其他要点概括,可将此要点放置总括句

③题目字数较多时,每个要点能用简单词语概括,可将关键词前置实写总括句

Eg 赵家村得整体实现脱贫致富变化,具体有:

Eg 大学生就业难归因于自身、家庭、企业,具体有:

分——具体描述

概括词+具体描述

Eg 居住环境改善。兴建住宿,改善人居环境,完善住房基础设施。

四、书写:

序号词+核心词+具体描述

Eg:1、温饱问题解决。包产到户后,村民干劲十足,粮食蔬菜肉满足群众需求。

注:

归纳概括题目作答难点:

1、要点的准确性。时刻明确作答对象,找寻作答对象有关的近义表述。

2、要点的全面性。与作答对象主体有关的表述尽量体现在答案中,宁滥勿缺。

3、要点的概括性。材料语言较规范时可提炼至要点前方,作为核心词;材料描述案例较多,表述较口语时,尽量概括成规范的书面语,平时阅读官方文件,积累政府语言。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梁春玮
行测理科

深耕数资13年,方法技巧多

尚迎春
面试

经验丰富,重点突出,面试明师

刘婉婷
面试

深耕面试8年,霸气正能量

刘嘉宁
判断推理

深耕判断10年,人美实力强

车轩
行测理科

骨干师资,8年教学经验

李艳
面试

聚焦学员,6年面试深耕经验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