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题特训二基础科学【化学常识(二)】
化学常识(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主要的依据是观察是否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雷雨之后空气变得清新是因为氧气在雷电作用下部分变成了臭氧,臭氧有杀菌消毒作用。因为有臭氧这种新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故本题选A。
2.【答案】D。
解析:A、B、C三项不选。天然水的净化处理分为以下步骤:①沉淀。向水中加入明矾,静置,使部分不溶性杂质沉淀。②过滤。使水依次穿过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可以过滤掉绝大部分不溶性杂质。③漂白。向过滤后的水中加入配置好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可以除去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和细菌。经过这三个步骤,天然水就转变成自来水了。
D项当选。电解是在通电条件下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不是净化水的方法。
故本题选D。
3.【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并没有改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项不选。石油原油是一种多种烃的混合物,是黏稠的、深褐色的液体。通常使用蒸馏的方法,使石油中特定沸点的组分挥发出来。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B项不选。菠萝榨汁的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C项当选。煤干馏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D项不选。水蒸发是汽化现象,属于物理变化。
故本题选C。
4.【答案】A。
解析: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或不同元素的原子都可以通过共价键结合,一般共价键结合的产物是分子,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形成晶体。故本题选A。
5.【答案】D。
解析:重金属摄入过多,会影响人体健康,若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会使人中毒。故本题选D。
6.【答案】D。
解析:A项说法正确。干冰升华吸热,会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可以用于保存容易腐败的食品。
B项说法正确。食品添加剂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的一些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的总称。在食品中加入食品添加剂的目的是改善食品品质和增加色香味,以及防止食品发生腐败。但食品添加剂要适量使用,否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项说法正确。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面团形成大量的气孔,从而达到使面粉蓬松的效果。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D项说法错误。过量喷洒剧毒农药,会导致蔬菜中有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
故本题选D。
7.【答案】C。
解析:蚊子在吸血的同时,还会将一些“毒汁”——蚁酸注入人的肌肉中,从而引起皮肤和肌肉局部发炎,使人产生痒的感觉。这时,如果在被叮咬处涂点浓肥皂水或氨水(浓度为1%),就可以让蚁酸和这些碱性物质打一场“化学战”,变成既不是酸也不是碱的盐类和水。蚁酸变成盐类物质后,使人产生的痒感和起红疙瘩的“酸性格”也就减弱或失去了,人体的痒感便得到缓解。故本题选C。
8.【答案】D。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具有相应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其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构成,并遵守电荷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三大基本反应之一。自然界中的燃烧、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电池、金属冶炼、火箭发射等,都与该反应息息相关。
A项不选。交通警察使用的“司机酒后驾车检测器”是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制成的。把呈黄色的酸化的三氧化铬(一种强氧化剂)载带在硅胶上,而人呼出的酒精有还原性,两者发生反应,生成物硫酸铬是蓝绿色的,根据这一颜色变化就可判断司机是否饮酒。
B项不选。利用二氧化氯对饮用水消毒涉及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氯消毒剂是国际上公认的含氯消毒剂中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并且这些细菌不会产生抗药性。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
C项不选。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可以与氧化剂反应,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硫酸亚铁等还原性物质,可以防止食物氧化变质。
D项当选。水垢俗称“水锈”“水碱”,是指硬水煮沸后所含矿质附着在容器(如锅、壶等)内逐渐形成的白色块状或粉末状的物质,主要成分有碳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镁、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钙、氯化镁等。产生水垢并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故本题选D。
9.【答案】D。
解析:K金(或开金)是黄金与其他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K金饰品的特点是用金量少、成本低,又可配制成各种颜色,且不易变形和磨损。K金的含金量以K表示,足金为24K,1K含金为1/24≈4.167%。常见的18K金即含金量至少达到75%的合金。故本题选D。
10.【答案】C。
解析:科学研究显示,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功能,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称为“抗癌之宝”“长寿元素”“乙肝与艾滋病的克星”等。故本题选C。
11.【答案】B。
解析:人们通常用“香蕉等效剂量”来描述辐射量,也就是用等同于“吃了多少根香蕉”来衡量所受到的辐射量。这是由于香蕉有放射性,香蕉中的辐射主要来源于其含有的钾元素,钾元素当中约有0.0117%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钾-40(40 K)。需要注意的是,香蕉带来的辐射量微乎其微,对人体并不会产生危害。故本题选B。
12.【答案】A。
解析:A项符合题意。温室效应,即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增加的现象。温室气体,即大气中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对地表散热有阻碍作用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氯氟烃(氟利昂)和臭氧。若这些气体在大气中迅速增加,将引起强烈的温室效应,导致地面及低层大气变暖。其中二氧化碳增加量对增强温室效应的影响约为70%,甲烷约为23%,氧化亚氮约为7%。此外,一氧化碳、氧化氮等气体,通过对温室气体的化学作用而间接影响地表增温的幅度。比较四个选项,A项符合题意。
B项不符合题意。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自然界的一氧化碳主要来自森林火灾、海洋和陆地生物的腐烂等。人为排放的一氧化碳主要来自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一氧化碳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造成人体缺氧窒息死亡。
C项不符合题意。二氧化氮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它可溶于大气中的水汽,并氧化生成硝酸,硝酸是酸雨的来源之一。在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可光解生成氧原子,氧原子和氧气作用生成臭氧,臭氧继而与碳氢化合物反应,引起光化学烟雾。
D项不符合题意。一氧化氮主要来自高温燃烧过程中氮气和氧气的化合。硝酸生产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对植物的毒性比二氧化氮弱,但在高浓度时,也会使动物死亡。此外,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中,也有一氧化氮参与。
故本题选A。
13.【答案】D。
解析: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的物质,它本身虽无毒,但经过胃肠道的吸收,在体内氧化为“二秋水仙碱”,则具有较大的毒性。干黄花菜由鲜黄花菜加工而成,几乎不含秋水仙碱,不会造成中毒。故本题选D。
14.【答案】D。
解析:A项说法正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以防止因大气与各种包装食品直接接触而引起食品的氧化、褪色、腐败以及各种霉菌、细菌对食品的侵害,从而包装食品的新鲜度,延长包装食品的存放周期。
B项说法正确。液态的氮气有化学惰性,可以直接和生物组织接触,在立即冷冻的同时也不会破坏生物活性。因此可以作制冷剂,用来迅速冷冻生物组织。
C项说法正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活泼性低,难以与高温下的灯丝产生反应,可作为灯泡填充气,有利于延长灯丝寿命。
D项说法错误。氮气相对分子质量为28,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相差不多。探空气球是要放飞上浮的,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空气就难以快速上浮。所以不能用氮气填充探空气球,一般用氦气(相对分子质量为4)填充探空气球。
故本题选D。
15.【答案】A。
解析:A项说法不正确。煤液化是指将煤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转化为洁净的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的过程。其可以减少一定的污染,但不能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B项说法正确。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消毒杀菌,同时次氯酸可以把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硫酸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形成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C项说法正确。氮氧化物会与臭氧反应,消耗臭氧,形成“臭氧空洞”;大气中氮氧化物积累过多,最终会生成硝酸,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雨”。
D项说法正确。利用太阳能蒸馏海水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故本题选A。
16.【答案】C。
解析:为了月壤性状的稳定性,它的存储环境必然也要相对稳定,用氮气填充月壤的存储环境,从侧面反映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故本题选C。
17.【答案】B。
解析:体操运动员往手中抹的白色粉末是碳酸镁的粉末,它有很强的吸水性能。体操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手上会出许多汗,如果不及时吸干,很容易在器械上打滑,不仅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还有可能给运动员造成运动损伤。所以,体操运动员上场前都会习惯性地往手上抹白色粉末,一方面防止打滑,另一方面借此缓解紧张的心情,稳定情绪,以便发挥出水平。故本题选B。
18.【答案】D。
解析:A项不选。氯化铁是一种共价无机化合物,主要用于金属蚀刻、污水处理、媒染剂、催化剂、氯化剂等。其与题干无关。
B项不选。氯化铜为绿色至蓝色粉末或斜方双锥体结晶,在湿空气中潮解,在干燥空气中风化。氯化铜用作有机和无机反应催化剂,媒染剂,杀虫剂,石油脱臭、脱硫和精制剂,等等。其与题干无关。
C项不选。氧化银为棕褐色立方结晶或棕黑色重质粉末,溶于酸、氨水、醇,微溶于水。氧化银用于医疗及玻璃磨光剂、着色剂、净水剂等。其与题干无关。
D项当选。卤化银是对卤族元素与银的化合物的总称,包括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氟化银除外),一般呈晶体状态,卤素与银均呈离子态。在普通的玻璃成分中引入光敏剂则可生产出“光致变色”玻璃,常用的光敏剂包括卤化银、卤化铜等。
故本题选D。
19.【答案】A。
解析:空气中约有78%的氮气,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故本题选A。
20.【答案】A。
解析: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一氧化碳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冬季家里使用烧火炉灶取暖、土炕睡觉,煤气罐泄漏或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煤炉、煤气炉或液化气炉取暖,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或气体泄漏,可引起大量一氧化碳在室内蓄积,造成人员中毒。故本题选A。
21.【答案】B。
解析: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根据焰色可以判断某种元素的存在,如焰色反应为洋红色说明含有锶元素,焰色反应为蓝绿色说明含有铜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说明含有钾元素,焰色反应为砖红色说明含有钙元素,等等。
A项不选。焰色反应为绿色的有铅、铊等元素。
B项当选。焰色反应为黄色的是钠元素。
C项不选。焰色反应为紫红色的是锂元素。
D项不选。焰色反应为砖红色的是钙元素。
故本题选B。
22.【答案】D。
解析:A、B两项不选。乳化剂是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的组分的混合液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的一类物质。肥皂、洗洁精中都含有乳化剂。
C项不选。农药中使用乳化剂是为了让乳油或微乳油剂型的农药更好的溶于水。没有乳化剂的话,有些农药使用的时候兑水就容易出现分离分层现象,会降低农药效果。
D项当选。酒精,即乙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普通乙醇可用作溶剂、合成橡胶等的原料。70%乙醇用作消毒防腐药,过量摄入乙醇可致中毒。乙醇不含乳化剂。
故本题选D。
23.【答案】D。
解析: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一种能够传导光波、各种光信号的纤维,也是传输信息的最理想的工具。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SiO2。纯净的天然二氧化硅晶体,是一种坚硬、脆性、难溶的无色透明的固体,可以用来制作光导纤维。故本题选D。
24.【答案】D。
解析:A项说法错误。胆矾是五水硫酸铜,俗称蓝矾;明矾即十二水硫酸铝钾,是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含水复盐。二者不是同一种物质。
B项说法错误。题干所述制作方法,“烹胆矾则成铜”说明需要高温烧制,有新物质生成,这属于化学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因为铁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也属于化学方法。
C项说法错误。重结晶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没有用到重结晶的方法。
D项说法正确。“烹胆矾则成铜”是胆矾受热分解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故本题选D。
25.【答案】A。
解析:A项当选。臭氧是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大气污染物,因此,当近地面的大气臭氧浓度过高时,尽量关闭门窗,减少室内通风换气次数,减少与高污染空气的接触。
B项不选。环保材料只能减少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危害,与臭氧无关。
C项不选。绿色出行可减少空气污染,但不能减少臭氧的危害。
D项不选。节约用电能节约资源,但与臭氧无关。
故本题选A。
26.【答案】A。
解析:A项不匹配。针铁矿主要是含铁矿物风化作用的产物,也是褐铁矿中的最主要组成成分,其颜色为带有黄、红色调的褐色至黑色,条痕褐黄色至红褐色。条痕是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
B项匹配。铜蓝是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含铜量达66.48%,呈蓝色。
C项匹配。孔雀石产在含铜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是原生含铜矿物氧化后所形成的表生矿物。孔雀石呈绿色,由于色彩鲜艳,可作找寻原生铜矿床的标志。
D项匹配。石墨主要产于变质岩中,由煤或碳质沉积物受区域变质作用而成。石墨呈铁黑色,条痕呈光亮的黑色,有半金属光泽。
故本题选A。
27.【答案】C。
解析:碳酸氢钠又称小苏打,为白色晶体粉末,属于化学膨松剂。制作面包时,人们在最初混合原料的时候,就往面粉中加入一种叫小苏打或酵母的东西。将小苏打或酵母揉进面粉中,便可以达到膨胀的效果,从而制得松软的面包。故本题选C。
28.【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含磷的洗衣粉会使水质富营养化;洁厕灵中含酸性物质,大量使用会危害环境;沐浴乳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此外还有泡沫稳定剂、香精、增稠剂、护肤剂、色料等,大量使用容易破坏环境。
C项符合题意。肥皂的主要成分是苯璜酸钠,是从动物和植物脂肪中提炼出来的,天然成分较多,对人体不会有害,并且用皂类洗涤后排出的污水对环境危害也较小。
故本题选C。
29.【答案】B。
解析:负氧离子能促成人体合成和储存维生素,被誉为“空气维生素”,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故本题选B。
30.【答案】C。
解析:A、B两项说法正确。水垢俗称“水锈”“水碱”,是指硬水煮沸后所含矿质附着在容器(如锅、壶等)内逐渐形成的白色块状或粉末状的物质,主要成分有碳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镁、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钙、氯化镁等。
C项说法错误。水垢的导热能力很差,如果锅炉内形成的水垢过厚,则会导致锅炉效率降低,重则会引起锅炉爆管造成锅炉事故。
D项说法正确。按化学成分分类,水垢可分为碳酸盐水垢、硫酸盐水垢、硅酸盐水垢和混合水垢等。碳酸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硫酸盐水垢和硅酸盐水垢的主要成分分别为硫酸钙和硅酸化合物;混合水垢则多为以上三种水垢的混合物。
故本题选C。
31.【答案】A。
解析:白色粉笔是由石膏制成的,其化学成分为硫酸钙。故本题选A。
32.【答案】C。
解析:A项说法错误。苯酚有毒,能将病毒变性从而杀菌消毒,可以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于杀菌消毒或防腐。B项说法错误。白磷的燃点只有40℃左右,极易燃烧。用于制造安全火柴的是红磷。C项说法正确。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硬脂酸钠(高级脂肪酸钠的一种)。硬脂酸钠可用于制造肥皂。D项说法错误。在无机化学概念中,水解反应是弱酸根或弱碱离子与水反应,生成弱酸和氢氧根离子或者弱碱和氢离子;复分解反应是发生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食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时发生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故本题选C。
33.【答案】C。
解析:A项说法错误。蛋白质不属于碳水化合物。
B项说法错误。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其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2∶1。
C项说法正确。储存和提供热能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功能之一。
D项说法错误。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有机化合物,而非无机化合物。
故本题选C。
34.【答案】C。
解析:酒精学名是乙醇,分子式为CH3CH2OH。故本题选C。
35.【答案】D。
解析:A项不选。二氧化硫是最常见、最简单、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项不选。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其具有毒性,浓度较高时能使人出现不同程度的
中毒症状,同时也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C项不选。硫化氢是一种具有腐蛋异臭的无色有毒气体,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会燃烧,浓度高时,会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和猝死。
D项当选。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会对人体的黏膜组织产生伤害。房屋装修后不能立即入住,这是由于使用的建筑板材会释放甲醛。
故本题选D。
二、多项选择题
36.【答案】ABD。
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形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形成的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化学组成、性质、特征均改变,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将石头粉碎、碘升华、晒干海水得到盐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盐酸除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本题选ABD。
37.【答案】ACD。
解析:A项说法正确。铝槽车能运输浓硫酸,是因为常温下铝遇到浓硫酸,铝的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氧化反应的进一步发生,避免容器被腐蚀。
B项说法错误。二氧化硫有毒,即便具有漂白性,也不能用作熏蒸粉丝。
C项说法正确。氧化镁的熔点高,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D项说法正确。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装置简单,能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供人呼吸的氧气。
故本题选ACD。
38.【答案】CD。
解析:A项说法错误。雾霾的主要组成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B项说法错误。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潮湿,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
C、D两项说法正确。雾霾天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正常工作,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频发,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
故本题选CD。
39.【答案】AB。
解析: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使用最广泛、去污效果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污渍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其容易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可以将油渍中的大分子脂肪水解成小分子物质;淀粉酶可以将大分子的淀粉水解成小分子物质;纤维素酶可以将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故本题选AB。
40.【答案】ACD。
解析:A项描述正确。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
B项描述错误。酸雨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
C项描述正确。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等。
D项描述正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酸雨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重庆、贵阳等地),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故本题选ACD。
三、判断题
41.【答案】B。
解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故本题判断错误。
42.【答案】A。
解析:雷雨可以增加土壤可溶态氮素的含量,闪电的高温高压可以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硝态氮。硝态氮随雨水进入土壤,可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相当于给土壤施氮肥。故本题判断正确。
43.【答案】A。
解析:小苏打化学名为碳酸氢钠,是一种无机盐,呈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味碱,易溶于水,常温下性质稳定。碳酸氢钠固体在50 ℃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常利用此特性作为制作饼干、糕点、馒头、面包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在分解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故本题判断正确。
44.【答案】B。
解析: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温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效应称为“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故本题判断错误。
45.【答案】A。
解析:难熔金属通常指熔点高于铂熔点(1769 ℃)的金属,主要有钨、钼、钽、铌、锆、铪、钒等。钨是熔点的难熔金属,熔点高达3414 ℃。中国是世界上的钨储藏国。故本题判断正确。
46.【答案】B。
解析:酸雨主要分为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硫酸型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型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使纸制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腐蚀污染建筑物。题干中的“硫化氢”表述错误。故本题判断错误。
47.【答案】A。
解析:溶液的酸碱度高低,可以用pH值的大小来衡量。通常pH值是一个介于0和14之间的数值(浓硫酸pH约为-2),在25 ℃的温度下,当pH<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中性。故本题判断正确。
48.【答案】B。
解析:钛金属强度大、抗腐蚀,既耐低温又耐高温,适宜作为航天、航空器材,故被称为“太空金属”。钛的密度约为4.51 g/cm3,与铝相比,钛金属稍重,但它的硬度却比铝大2倍。题干中“比铝还轻”表述有误。故本题判断错误。
49.【答案】A。
解析:二氧化硫可以作为杀菌保鲜剂和食物的防腐剂,比如在蜜饯、凉果生产,水果、蔬菜干制,白砂糖加工及鲜食用菌和藻类贮藏、加工过程中可以防止氧化褐变或微生物污染。故本题判断正确。
50.【答案】B。
解析:一般来讲,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环保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环保”单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太片面。故本题判断错误。
(责任编辑:雷炜)
- 2025广东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招聘6名合同制职员拟聘人员公示
- 2025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驻晋江人员招聘2人公告
- 2025四川内江市引进定向医学专科生拟聘人员的公示
- 2025国家文物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9人公告
- 2025年广东党建研究所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公告
- 2025山西大同市市直第一批就业见习岗位和招募见习人员171人公告
- 2025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事业单位考试时间:5月10日(周六)上午9:00-11:00
- 2025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招募特聘农技员(种植业)1人公告
- 2025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事业单位准考证打印入口官网(https//www.sydwgkzp.cn)
- 2025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所属事业单位准考证打印时间:5月7日10: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