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题特训二基础科学【物理常识(二)】
物理常识(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影子是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影子。由此可见,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体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本题选D。
2.【答案】C。
解析:A项不选。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当入射角超过某一角度C(临界角)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叫作全反射。
B项不选。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一部分光偏离原方向传播的现象,叫作光的散射。
C项当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意思是用一片叶子挡住眼睛,眼睛就看不见后面的泰山了,即叶子阻挡了光的传播,所以无法看到其他物体,体现了光沿直线传播。
D项不选。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将偏离直线传播的路径而绕到障碍物后面传播的现象,叫作光的衍射。
故本题选C。
3.【答案】C。
解析:银白色对光线的遮断力大,反射光的能力强,比其他颜色更容易识别,所以出事故的概率很低。深色吸收光谱的能力更强。故本题选C。
4.【答案】B。
解析: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错误。光是指能引起人的视觉的电磁波。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其在真空中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C项说法正确。光是从物质的原子中发射出来的,原子获得能量后处于不稳定状态,它会以光子的形式将能量发射出去。
D项说法正确。光是一种电磁波,其传播不需要介质,但会受到介质的影响。介质密度越大,光在其中传播的速度越慢。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
故本题选B。
5.【答案】A。
解析:A项正确。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镜子反光是光的反射现象。
B项错误。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
C项错误。光的散射是指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一部分光偏离原方向传播的现象,偏离原方向的光被称为散射光。
D项错误。漫反射是指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与题干中“镜子”不符。
故本题选A。
6.【答案】A。
解析:多普勒效应是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并不相同的现象。两者相互接近时接收到的频率升高,相互远离时则接收到的频率降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例子是远方疾驶过来的火车鸣笛声变得尖细。测速摄像头利用雷达进行测速,其原理是雷达信号的多普勒效应。故本题选A。
7.【答案】A。
解析:A项正确,C、D两项错误。太赫兹泛指频率在0.1~10THz波段内的电磁波,位于红外和微波之间,处于宏观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的过渡阶段。早期,太赫兹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名称。其在光学领域被称为远红外,在电子学领域被称为亚毫米波、超微波等。
B项错误。远紫外又称C波或杀菌紫外线,不是太赫兹早期在光学领域的称谓。
故本题选A。
8.【答案】B。
解析:“像素”是相机感光器件上的感光最小单位。就像是光学相机的感光胶片上的银粒一样,记忆在数码相机的“胶片”(存储卡)上的感光点就是像素;要想得到分辨率高也就是细腻的照片,就必须一定的像素数。所以相机的像素越高,照片的分辨率越高,同时每个像素是数码图片里面积最小的单位,像素越大,图片的面积越大,可打印的尺寸就越大。故本题选B。
9.【答案】A。
解析:A项说法错误。密斯·凡德罗被誉为“玻璃幕墙之父”,其在1919年完整的提出玻璃幕墙摩天大楼建筑方案,开创了人类用玻璃做幕墙的先例。贝聿铭是美籍华人建筑师,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B项说法正确。“双银玻璃”即在玻璃上镀两层极薄的银膜的玻璃,能够很好地透过可见光,并能把太阳的热辐射(红外线)反射掉。
C项说法正确。玻璃幕墙会导致“光污染”,即由于玻璃的镜面反射而产生
反射眩光,经常导致事故产生。居民楼、党政机关办公楼、医院门诊急诊楼和病房楼、中小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立面改造工程,不得在两层以上部位设置玻璃幕墙。C项说法不严谨,但与A项相比,A项错误更明显。
D项说法正确。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拥有5亿平方米玻璃幕墙,占全球总量的85%。目前,中国玻璃幕墙的产量和使用面积均位居全世界首位。
故本题选A。
10.【答案】B。
解析:A项说法正确。蓝光是自然可见光中的一部分,日光及电子屏幕都会发出蓝光。自然界本身没有单独的白光,蓝光与绿光、红光混合后呈现出白光。
B项说法错误。蓝光并不都是有害蓝光,真正有害的是波长400~450纳米的蓝光,而480~500纳米的“安全蓝光”对人体反而是有益的。
C项说法正确。蓝光会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而褪黑色素是影响睡眠的一种重要激素,目前已知的作用是促进睡眠、调节时差,人的情绪、记忆力等也都与之相关。
D项说法正确。有害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萎缩甚至死亡,光敏感细胞的死亡将会导致视力下降。
故本题选B。
11.【答案】C。
解析:紫外线按照波长划分为四个部分:A波段称为黑斑效应紫外线,波长范围为320 nm~400 nm;B波段称为红斑效应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75 nm~320 nm;C波段称为灭菌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00 nm~275 nm;D波段称为真空紫外线,波长范围为100 nm~200 nm。故本题选C。
12.【答案】B。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意为如果白天出现日晕现象的话,那么在夜半三更(半夜十二时左右)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下雨;如果晚上出现了月晕现象,那么第二天午时就很有可能刮风。日晕和月晕是大气光学现象,光学是物理学的分支,不能体现化学现象。
C项不符合题意。地域现象是因地域差异产生的现象。其与题干无关。
D项不符合题意。共振现象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其自然的振动频率(所谓的共振频率)下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自然中有许多地方有共振的现象。其与题干无关。
故本题选B。
13.【答案】A。
解析:在蓝色的海洋上,空气和波浪摩擦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为8~13 Hz)是风暴来临的预兆。风暴来临之前,水母会接收到次声波,随之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故本题选A。
14.【答案】B。
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规定,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其环境噪声标准是白天不大于55分贝,夜间不大于45分贝。故本题选B。
15.【答案】C。
解析:发射探测器时采用多大运载能力的火箭,取决于探测器的重量和探测器要飞行的路程。月球比火星离地球近,但是“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时使用了载荷,说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重量一定小于“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即小于8.2吨。故本题选C。
16.【答案】A。
解析: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充满氢气的气球会上升。随着气球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大气压强越来越小,气球升到一定高度时,气球里的压强会大于气球外的压强,直到将气球撑破。所以充满氢气的气球自由释放后会一直上升,直到爆炸。故本题选A。
17.【答案】C。
解析: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甚至巨大砾石的特殊洪流。
A项不选。太阳辐射能是太阳通过辐射向太空四周传播的电磁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风、洋流以及地球表面风化、剥蚀等外力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与太阳辐射能有关。
B项不选。地球是个巨大的热库。地球内部的热能十分巨大,它是火山、温泉、地震和地壳运动的主要能源。
C项当选。重力能是物体因为重力作用而拥有的能量。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两者运动的能量都来源于重力能。
D项不选。潮汐能指海水周期性涨落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其水位差表现为势能,其潮流的速度表现为动能。滑坡和泥石流与潮汐能无关。
故本题选C。
18.【答案】D。
解析:质点是具有一定质量而不考虑其大小和形状的假想物体,是力学中的一个科学抽象概念。圆周运动是点运动轨迹为一圆的运动,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两种。从字面理解,法向(法线的方向)与切向(切线的方向)垂直。法向和切向都是相对于界面、轨迹等而言的。法线是始终垂直于某平面的虚线。
A项表述错误。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不垂直于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
B、C两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正确。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指向圆心(曲率中心)的加速度,与曲线切线方向垂直,也叫作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物体的法向加速度一定不为零,若法向加速度为零则做直线运动。
故本题选D。
19.【答案】D。
解析:A项不选。纳米是长度的度量单位,国际单位制符号为nm。
B项不选。光年是长度单位,是计量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了一年时间的距离的单位。光每秒的速度约为三十万千米,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叫作一光年,约等于十万亿千米。
C项不选。兆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一兆米等于一千千米。
D项当选。兆,用作数词,泛指较大的数,一指百万,一指万亿,一指亿亿,又泛指多。兆不是长度单位。
故本题选D。
20.【答案】C。
解析:A项不选。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者以及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其与题干不符。
B项不选。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著有《物理学》。其与题干不符。
C项当选。伽利略是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他专注于研究速度和加速度、重力和自由落体等原理,并从一系列实验中总结出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等,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D项不选。笛卡儿是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是“理性主义”的奠基人,被黑格尔称为“近代哲学之父”。其与题干不符。
故本题选C。
21.【答案】C。
解析:空间站和地面的不同就是空间站是微重力环境。在地面环境中,将泡腾片扔进水球里,就能看到气泡上浮;但在中国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中,因为浮力的消失,泡腾片扔进水球中产生的气泡不再上浮,而是相互挤压。故本题选C。
22.【答案】A。
解析:冷冻剂通常是低沸点的液体,它在低温(冷冻温度)下汽化以吸收热量,即产生冷冻;它在高温(一般为室温)下冷凝,放出热量,然后以水冷法或风冷法将热量排出。冷冻剂必须无毒、不燃,具有无爆炸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其他适合作为冷冻循环介质的热力学性能。常用的冷冻剂有二氧化碳、液氮和冰等。
A项当选。液氮是氮气的一种形态,是温度极低的液体,汽化时大量吸热,与皮肤接触可造成冻伤,食用无毒,可作为冷冻剂用于食品中。
B项不选。氟利昂在低温加压情况下呈透明状液体,可以用作制冷剂,多用于家用电器。但氟利昂可能破坏大气臭氧层,现已被限制使用。
C项不选。冰水是液态水和固态水(冰)混合而成的物质,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0 ℃,不能用作冷冻剂。
D项不选。福尔马林外观无色透明,具有腐蚀性,有毒、可燃,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不能用作冷冻剂。
故本题选A。
23.【答案】B。
解析:A项说法错误。0 ℃的冰与0 ℃的水温度相等,都是0 ℃。
B项说法正确。熔化是固体吸热变为液体的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
C项说法错误。用扇子扇温度计时,由于环境中温度不变,所以温度计示数也不变。而用扇子扇人的时候会感觉凉爽,是因为人体表面的水分由于空气流动加速蒸发吸热。
D项说法错误。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周围会看到“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块液化成了小水滴。
故本题选B。
24.【答案】B。
解析:开水瓶之所以能够保温,这与它的特殊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开水瓶的内胆是用较薄的双层玻璃制成的,双层玻璃的夹层被抽成了真空,并且在玻璃的表面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膜,瓶口用软木塞塞住。
A项说法错误。开水瓶使用的玻璃和软木塞都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可以有效防止热传导的发生,更有利于保温。
B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瓶胆表面镀银是为了使其更接近于白体,有效减少瓶胆内外表面与环境之间的热辐射量。由此可知,开水瓶内胆镀上银膜,能够防止热量向外辐射,并不是为了加强其物理强度。
C项说法错误。开水瓶玻璃夹层抽成真空,可以有效防止对流的发生,更有利于保温。
故本题选B。
25.【答案】C。
解析:酒精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液体,它在皮肤表面能快速蒸发,带走热量。孩子发烧用酒精退烧的主要是利用了酒精挥发的原理。酒精挥发会吸收身体热量,所以会出现降温的现象。故本题选C。
26.【答案】D。
解析:贝加尔湖的“气泡冰”是湖床植物释放的沼气和湖面低温所致。沼气不停涌向湖面,当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湖面开始结冰,并将这些气泡形成的空腔一起保留下来。随着气温的降低,这些冰冻气泡就会地堆积起来,从而形成“气泡冰”。故本题选D。
27.【答案】A。
解析:霜是由贴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汽受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而降温到霜点以下,所含水汽的过饱和部分在地面或地物表面上凝华而成。故本题选A。
28.【答案】D。
解析:下雪时,空气中的水分子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也就是凝华过程,凝华过程放热,所以不冷;化雪时,雪融化或升华,雪融化成水或者直接蒸发成水汽会大量吸热,化雪通过热传递方式从周围物体中收取热量,使周围的物体冷却,所以化雪时会冷一些。故本题选D。
29.【答案】B。
解析:A项不选,B项当选。电磁波包括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射电波实际上是无线电波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一种电磁波。而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由于时空扭曲而产生的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其与射电波没有必然关联。
C、D两项不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包括水波、声波、地震波等。射电波不属于机械波。
故本题选B。
30.【答案】B。
解析:电流三大效应分别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A项不选。给绕在软铁芯周围的导体通电,软铁芯就会产生磁性,这种现象就是电流的磁效应。电铃、蜂鸣器、电磁扬声器等都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
B项当选。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自由电子的碰撞,导体的温度会升高。这是因为导体将吸收的电能转换成内能。这种现象叫作电流的热效应。厨房中的电灯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C项不选。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这种现象叫作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电离等都是利用电流的化学效应。
D项不选。物理效应主要是指机械冲刷、冲蚀作用和原子扩散。其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31.【答案】A。
解析:A项当选,D项不选。短路是指电流不流经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在电源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和导线。
B项不选。断路(开路)是指处于电路没有闭合开关,或者导线没有连接好,或用电器烧坏或没安装好(如把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即整个电路在某处断开的状态。
C项不选。通路是一种处处连通的电路,电路中有电流,用电器能够工作。
故本题选A。
32.【答案】C。
解析:A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在火车运行时,碎石子之间的相互摩擦和重分布能够抵消一定程度的振动作用,还能吸收噪音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列车的平稳性。
B项说法正确。冬季低温气候下水易结冰体积膨胀,碎石子作为松散体,通过减少空隙抵消一部分膨胀,避免了铁路轨道损坏,能够起到抵抗霜冻的作用。
D项说法正确。有砟轨道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火车在运行过程中反复地给轨道施加压力,轨道的残余变形会累积,长久下去会造成轨道高低不平,不仅会影响乘客乘坐的舒适性,还增大了轨道养护维修的工作量和费用。随着技术升级,采用混凝土道床板基础取代传统轨道中的轨枕和道床的无砟轨道结构渐渐成为主流设计。与传统的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的使用寿命更长,维护周期长,维修费用低。
故本题选C。
33.【答案】D。
解析:A项不选。将小灯泡用导线连接到有绝缘外皮包裹的导线上,无论该段导线中有无电流通过,小灯泡都不会发光,故无法判断是否有直流电流通过。
B项不选,D项当选。通电导线周围能够产生磁场,用细棉线悬挂蹄形磁铁,蹄形磁铁质量较大,所受磁场力相对重力而言较小,因此不能观察到任何现象,无法判断是否有直流电流通过。用细棉线将被磁化的缝衣针水平吊起,若缝衣针发生偏转,则说明受到了磁场力的作用,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C项不选。通电导线周围不会产生电场,用细棉线悬挂带电的小纸球靠近该段导线,不能观察到任何现象,无法判断是否有直流电流通过。
故本题选D。
34.【答案】D。
解析: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辉光球工作时,球中央的电极周围会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人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会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
A项不选。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是核聚变这一物理反应。也就是说,太阳之所以能够源源地传递光和热,是因为其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核聚变。
B项不选。烟花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此外还有硫黄、木炭粉、硝酸钾等,有的种类中还含有氯酸钾。当烟花鞭炮被点燃后,木炭粉、硫黄粉、金属粉末等会在氧化剂的作用下迅速燃烧,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及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同时产生大量光和热。
C项不选。萤火虫的发光器官位于腹部后端的下方,该处具有发光细胞。发光细胞的周围有许多微细的气管,发光细胞内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腺苷三磷酸提供的能量后会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
D项当选。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其是由于太阳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碰撞从而发光。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夜晚的高空,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放射状,这些形状有时稳定,有时做连续性变化。极光产生的条件有三个:大气、磁场、高能带电粒子。极光的发光原理与辉光球的发光原理一致。
故本题选D。
35.【答案】D。
解析:A项对应正确。“场”的概念于19世纪30年代由法拉第提出。
B项对应正确。1865年,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C项对应正确。惯性原理由伽利略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中提出。
D项对应错误。万有引力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由牛顿于1687年提出。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引入重心的概念,并提出了精确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
故本题选D。
二、多项选择题
36.【答案】ABCD。
解析: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的新光源,具有定向发光、颜色极纯、方向性好、亮度极高、单色性好和高能量密度等特点。故本题选ABCD。
37.【答案】BC。
解析:A项说法错误。岸边白塔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项说法正确。漫反射是指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由于一般物体表面对光有漫反射作用,人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该物体。电影幕布的表面越粗糙,漫反射的作用越强。
C项说法正确。雨后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雨后,空气中有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当光线经过这些水滴时,光就会出现折射现象。而在光的折射过程中,红、橙、黄、绿等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便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彩虹。
D项说法错误。司机通过后视镜来观测道路情况体现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故本题选BC。
38.【答案】ABC。
解析:A项说法错误。密度与浮力关系为:若ρ物体<ρ水,则物体漂浮(上浮);若ρ物体=ρ水,则物体悬浮;若ρ物体>ρ水,则物体沉底(下沉)。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根据密度与浮力关系可知,冰会浮在水面上。
B项说法错误。噪音对健康有害,因此人们采取种种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噪音,以身体健康。但是另一方面,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一个完全没有声响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同样也会造成损害。科学研究认为,无声环境会使人恐惧不安、心律失常、食欲减退,特别是会对精神系统造成危害,使人在心理上产生莫名的恐惧感,出现情绪烦躁、思维混乱等症状,使我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寂静无声的环境也是不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
C项说法错误。雪很轻,是从天上“飘落”到地面上的。它千奇百怪的形状,还有这种轻轻“飘落”的性质,决定了自然条件下的积雪一般不会致密,只能处于蓬松多孔的状态。当外界的声波传入这些小气孔时便会发生反射。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口径小,所以仅有少部分声波的能量能从积雪中反射回来,而大部分的能量则被其吸收掉了。这就是为什么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世界很寂静的原因。
D项说法正确。跳跳糖内含有很多小气泡结构,里面装着高压二氧化碳气泡。当跳跳糖在袋子里隔绝空气和水分储存时,其不会发生什么变化。而一旦含有高压二氧化碳气泡的跳跳糖被放进嘴里,不但温度,还会接触水分,这时二氧化碳就会被快速释放,发生弹跳,会让舌头有喝汽水时的刺激感觉。
故本题选ABC。
39.【答案】BCD。
解析:A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内因),以及温度(外因)。当一段导体给定后,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电阻也就确定了。对同一导体(电阻不变),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其比值不变。
B项说法正确。使用不同导体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结论都是一样的,即电阻一定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只是比例系数不同。
C项说法正确。根据欧姆定律(R=U/I,R为电阻、U为电压、I为电流),相同的电压加在电阻不同的导体两端,电流一定不同。
故本题选BCD。
40.【答案】AC。
解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华。
A项属于。樟脑球变小是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B项不属于。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等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固体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反应,不属于物理变化。而升华是物理变化。
C项属于。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在通电时,灯丝受热由固体变成气体,发生升华而变细。
D项不属于。冬天嘴里呼出的“白雾”,是由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故本题选AC。
三、判断题
41.【答案】A。
解析:光年是用于衡量天体间距离的一种单位。一光年,即光在真空中沿直线经过一年时间的距离,约等于9.4605×1015米。故本题判断正确。
42.【答案】B。
解析:狭义的太阳光主要由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三部分组成;广义的太阳光是来自太阳所有频谱的电磁辐射,同时还包括X射线、γ射线等。不可见光是指除可见光外其他所有人眼所不能感知的波长的电磁波,包括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γ射线等。故本题判断错误。
43.【答案】B。
解析: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由于胶体微粒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的。故本题判断错误。
44.【答案】B。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同一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快。故本题判断错误。
45.【答案】B。
解析:世界万物的变化,可以归结为自然界的四种基本力: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故本题判断错误。
46.【答案】A。
解析:船的排水量是用来表示船舶大小尺度的重要指标,是船舶按设计的要求装满货物,即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排水量通常用吨位来表示,是指船舶在水中所排开水的吨数。故本题判断正确。
47.【答案】A。
解析:破壁机采用了急速电机链式交叉工艺,能够产生强大的旋转磁场,从而使电能转化为强大的机械能。故本题判断正确。
48.【答案】B。
解析:热核反应即核聚变,是指在极高温度下,轻元素(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的原子核产生极大的热运动而互相碰撞,聚变为另外一种原子核的过程。太阳的能量来自它中心的热核反应。故本题判断错误。
49.【答案】A。
解析: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故本题判断正确。
50.【答案】A。
解析:超导体是零电阻,所有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器设备都不能用超导材料制作。白炽灯、电饭锅、电熨斗都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根据焦耳定律可知,没有电阻就不能产生电热,所以用超导体材料制成的电热器不能工作。故本题判断正确。
(责任编辑:雷炜)
- 2025四川宜宾市屏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第一次招聘临聘人员3人公告
- 2025广东省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清远市佛冈县)资格审核公告
- 2025广东省林业局所属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参加面试人员名单公告
- 2025广东中山市水务局所属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面试有关事项的公告
- 2025广东省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清远考区(清城区)面试对象资格审核通知
- 2025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面试公告
- 2025年上半年四川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考核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资格审核进入笔试人员名单公告
- 2025年监利市总工会公开招聘3名工会协理员公告
- 2025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招聘递补进入面试人员名单(第二批)
- 2025中国民用航空局审计中心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