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辅警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6.15)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3年辅警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6.15)

1. 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带我们重温了许许多多古诗词,下列诗句、题目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李清照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C.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 白居易

D.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1.【答案】D 。中公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文学常识。

A 选项《武陵春》李清照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对应 正确。

B 选项《夜雨寄北》李商隐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对应正确。

C 选项《暮江吟》 白居易原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 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对应正确。

D 选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应错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出自 宋代 ·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故本题选 D。

2.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其中人生态度表明了:

A.人为什么活着

B.人应当怎样活着

C.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D.人生道路的方向

2.【答案】B。中公解析: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A不选。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B当选。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C不选。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指引着人生道路的方向,D不选。故本题答案为B。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