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主要以单选题和判断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查,少数情况出现多选题。以考察知识点的识记为主,理解为辅。具体如下几方面:
考点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水平的直接和最终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教育的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一致性。而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对教育事业所提出的要求。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教育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这就需要根据经济的要求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改善管理方式。所以说生产力决定教育体制的基本模式。教育结构是各类学校的比例关系和衔接方式,以及不同性质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体系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生产力发展对教育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提出了必要性,并提供了可能性。传播和继承人类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是教育活动最初的价值取向,由此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会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科技的发展与更新,也要求教育内容更新,与此同时师生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学校的设备仪器等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也要更新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对生产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等,培养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人们在还没有具有任何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时,只能是一种可能的、潜在的劳动力,教育将这种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成为专门的和发达的劳动力;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简单劳动力训练成复杂劳动力;教育还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当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时,这种一般的社会生产力就转变成直接的生产力了。教育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实现科学文化和技术的再生产;二是教育能再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产生新的生产力。
练一练:
1.【多选题】下列关于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B.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革
C.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判断题】社会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内容。( )
答案:1.ABCD;2.A。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