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公基备考政治知识: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规律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知识点,也是历年来公共基础知识考查的重点与难点所在。那么事物的矛盾运动又有怎么样的形式呢?伟大 领 袖毛主席依据矛盾运动的形式不同,将其划分为“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今天我们就来简要学习一下。
一、知识介绍
(一)定义
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是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
对抗性矛盾是指矛盾双方在根本性质和根本利益上互相敌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斗争形式一般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
非对抗性矛盾是矛盾双方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一般不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即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
因此,就矛盾的基本属性而言,对抗性矛盾需要重点关注斗争性,而非对抗性矛盾则需要重点关注同一性。
(二)释义
矛盾斗争运动的形式取决于矛盾的性质和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的概念,其初衷是为了正确的认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正确处理。
毛主席指出,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可分为人民内部的矛盾和敌我之间的矛盾。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都属于人民的范畴,而这些成分之间存在的矛盾就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日本帝国主义、汉奸和亲日派都属于人民的敌人,这就是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来说是非对抗性的比如工人内部的矛盾、农民内部的、知识分子内部的、工农之间的矛盾,其根本利益一致,皆属于非对抗性矛盾;在被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来说,既存在对抗性的一面,也存在非对抗性的一面,如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其根本利益同样一致但存在利益冲突,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如果处理得当,就能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因此一般来说,人民内部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敌我之间的矛盾则属于对抗性矛盾,因其根本利益对立并必然冲突,因此只能采取激烈的外部斗争的形式来进行解决。如抗日战争时期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必然要采取最激烈的斗争的形式进行解决,胜则独立,败则沦为日帝的殖民地。
(三)应用
正确区分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势,对于正确处理矛盾解决矛盾具有重大意义。
如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二者根本利益冲突,不可调和,属于对抗性矛盾,因此必然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来解决。而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因其只有“人民群众”这一阶级,举凡属于“人民群众”这一成分,都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根本利益一致,则必须采取民主的方式加以解决,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而就当今社会来说,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到,国与国在经济发展领域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方式得当,就能实现共同发展,达到共赢。
二、例题展示
对抗性矛盾和处于对抗性阶段的矛盾,必须靠毫不妥协的斗争,靠一方消灭另一方,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或者强制恢复同一性,使矛盾向非对抗性转化;非对抗性矛盾的双方虽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也必须靠的斗争或抗争来矛盾的同一性,达到稳定或解决矛盾的目的。这主要表明( )。
A没有矛盾斗争性的一面事物就不能发展
B没有矛盾同一性的一面事物就不能发展
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是矛盾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并非都是同时存在的
【答案】B。解析:题干强调即便是对抗性矛盾,最终也会通过强制的激烈斗争回复同一性,向非对抗性矛盾转化,因此强调了矛盾基本属性中同一性的重要性,即在同一的基础上斗争。故本题答案为B。
三、考查形式
该知识点以理解性考查为主,建议熟练掌握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的含义,并能通过案例分析出题人的侧重点,从而得出正解。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