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从道家到道教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从道家到道教

道家和道教,虽然都有“道”,但是两者的性质则完全不同。道家是最早由老子创立,后被庄子等继承和发展的治国理论,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而道教则是在人民群众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主张用符水治病,符咒驱邪。两者又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两者相同点是,都赞成“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人和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应该遵守天地自然准则行事。那么道家是如何演变成道教的呢,我们慢慢说来。

一、百家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各国饱学之士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结束战乱,国家实现安定。于是,各种治国学说纷纷兴起,史称百家争鸣。其中突出代表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

二、汉武帝时期道家被边缘化

秦朝统一天下后,采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因为刑法过于严酷,再加上连年大兴土木,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最后秦政被推翻。西汉建立,西汉初期采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治理国家,百姓休养生息,经过文帝景帝两代皇帝轻徭薄赋等治理,国力日渐恢复。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是提倡儒学为正统思想,但是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此时的儒学早已经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和孔子提倡的儒学大相径庭。董仲舒提出的儒学典型的特点是,外儒内法,其中又综合了老庄道家的“天人感应”思想。核心就是君权神授,天子不可挑战。从此儒学成为中国正统思想,道家等其他学说逐渐被边缘化。

三、西汉时期的儒道之争

一些主张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看到自己家的学说被儒家所用,并且儒学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自己家的学说则被排挤在主流之外,便开始想要代替儒家思想服务帝王。西汉后期,道家则开始柔和方术、天人感应等思想,发展。汉成帝时一名叫甘忠可的道家人物写了《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共12卷,献给汉成帝,但得不到重视,第一次儒道之争道家败。看着上层走不通的道家,遂走向下层,在人民群众中发展力量。为了更好地被人民群众接受,发展信徒,道家开始更多融入方术,炼丹,符咒,驱邪等内容,由道家也就衍生出了道教。

四、东汉末年道教的出现以及广泛传播

东汉顺帝时,张陵(后改名张道陵)擅长道家学说,但是中原地区儒家思想势力过大,发展不顺,故辞职前往巴蜀地区,弘扬道教。他自称张良后裔,创立正一道,入道者,先交五斗米,之后才会授予道徒符书教化、符水治病、符篆驱邪等服务。东汉末年,张鲁自称张道陵孙子,创立五斗米教。汉末灵帝时期,张角、张宝、张梁创立太平道,宣传《太平经》。可此时的《太平经》和汉成帝时期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已完全不同,不在服务于帝王,而是宣传“洪水将出,黄天救世人”,完完全全成了宣传反动思想的书籍。但这本书的内容对于当时生活在瘟疫横行、社会黑暗的世人来说,就像一道曙光,也是心灵的寄托,这本书也成为张角领导黄巾起义的一本纲领性文件。

五、后续

东汉末年,虽然黄巾起义失败了,但是道教并未灭绝。因为道教炼丹、追求长生、符水治病等内容更贴合人心,所以发展,教徒壮大。魏晋时期,王羲之就信奉天师道,常年服用五石散。隋朝时期,佛儒道三教合流。隋朝之后,一直到现在,道教虽有起起落落,但一直没有淡出老百姓的生活中。

【试题练习】(单选)1.黄巾起义发生在( )时期。

A.秦末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唐朝末年

【中公答案】答案为C。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由张角等人领导,借用道教《太平经》拉拢信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最终失败。故本题答案为C。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