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从道家到道教
道家和道教,虽然都有“道”,但是两者的性质则完全不同。道家是最早由老子创立,后被庄子等继承和发展的治国理论,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而道教则是在人民群众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主张用符水治病,符咒驱邪。两者又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两者相同点是,都赞成“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人和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应该遵守天地自然准则行事。那么道家是如何演变成道教的呢,我们慢慢说来。
一、百家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各国饱学之士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结束战乱,国家实现安定。于是,各种治国学说纷纷兴起,史称百家争鸣。其中突出代表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等。
二、汉武帝时期道家被边缘化
秦朝统一天下后,采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因为刑法过于严酷,再加上连年大兴土木,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最后秦政被推翻。西汉建立,西汉初期采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治理国家,百姓休养生息,经过文帝景帝两代皇帝轻徭薄赋等治理,国力日渐恢复。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是提倡儒学为正统思想,但是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此时的儒学早已经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和孔子提倡的儒学大相径庭。董仲舒提出的儒学典型的特点是,外儒内法,其中又综合了老庄道家的“天人感应”思想。核心就是君权神授,天子不可挑战。从此儒学成为中国正统思想,道家等其他学说逐渐被边缘化。
三、西汉时期的儒道之争
一些主张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看到自己家的学说被儒家所用,并且儒学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自己家的学说则被排挤在主流之外,便开始想要代替儒家思想服务帝王。西汉后期,道家则开始柔和方术、天人感应等思想,发展。汉成帝时一名叫甘忠可的道家人物写了《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共12卷,献给汉成帝,但得不到重视,第一次儒道之争道家败。看着上层走不通的道家,遂走向下层,在人民群众中发展力量。为了更好地被人民群众接受,发展信徒,道家开始更多融入方术,炼丹,符咒,驱邪等内容,由道家也就衍生出了道教。
四、东汉末年道教的出现以及广泛传播
东汉顺帝时,张陵(后改名张道陵)擅长道家学说,但是中原地区儒家思想势力过大,发展不顺,故辞职前往巴蜀地区,弘扬道教。他自称张良后裔,创立正一道,入道者,先交五斗米,之后才会授予道徒符书教化、符水治病、符篆驱邪等服务。东汉末年,张鲁自称张道陵孙子,创立五斗米教。汉末灵帝时期,张角、张宝、张梁创立太平道,宣传《太平经》。可此时的《太平经》和汉成帝时期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已完全不同,不在服务于帝王,而是宣传“洪水将出,黄天救世人”,完完全全成了宣传反动思想的书籍。但这本书的内容对于当时生活在瘟疫横行、社会黑暗的世人来说,就像一道曙光,也是心灵的寄托,这本书也成为张角领导黄巾起义的一本纲领性文件。
五、后续
东汉末年,虽然黄巾起义失败了,但是道教并未灭绝。因为道教炼丹、追求长生、符水治病等内容更贴合人心,所以发展,教徒壮大。魏晋时期,王羲之就信奉天师道,常年服用五石散。隋朝时期,佛儒道三教合流。隋朝之后,一直到现在,道教虽有起起落落,但一直没有淡出老百姓的生活中。
【试题练习】(单选)1.黄巾起义发生在( )时期。
A.秦末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唐朝末年
【中公答案】答案为C。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由张角等人领导,借用道教《太平经》拉拢信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最终失败。故本题答案为C。
(责任编辑:李明)
- 2025二季度重庆区县事业单位进面名单公示(云阳县)
- 四川省宜宾市市属事业单位2025年上半年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综合类)考试总成绩及排名的公告(第二批)
- 2025年陕西省招募大学生到政府机关见习通知(各市)
- 2025广东韶关市生态环境局公务员招考拟录用公示(11人)
- 2025年咸阳长武县开展大学生到政府机关见习公告(50人)
- 2025二季度重庆市属事业进面名单公示(重庆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 2025贵州凯里市事业单位第二轮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缴费未达3:1职位一览表(截止2025年7月14日17:00)
- 2025二季度重庆事业单位资格复审名单、资审时间信息【615汇总】
- 2025年河南省(商丘市)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拟招用递补人员公示
- 2025四川雅安市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上半年“雅州英才”工程赴外招才引智引进卫生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员拟聘用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