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作文技巧之如何写出精彩结尾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申论作文技巧之如何写出精彩结尾

俗话讲“编筐窝篓,全在收口”,都是在说明结尾的重要性。文章结尾担负着总结全文、有效升华的巨大作用,但一直以来得到的关注却显寥寥,很多同学在文章前部文采斐然,结尾却收束得仓促草率,中公教育认为,考生平时应做好结尾的专项练习和相应积累,更要掌握书写技巧,方能为自己的文章画上完美的句号。

一、知本源:结尾写作的本质

一个的结尾,应当做到“展现亮点、回扣主题、恰当升华”。

首先,结尾要展现亮点,向阅卷人展现自身积累。文章结尾可以展示出自已的特色优势,个性化,给考官留下印象。当然要注意在展现亮点时一定是紧扣文章主题词为目的,而不是一味炫耀文采,脱离文章实际。

其次,结尾要回扣主题,做到首尾呼应。当通过亮点顺利引出文章主题后,接下来需要紧扣主题对文章进行总结回扣。恰当地总结能在最后给文章一个完美的收束,使得语言逻辑流畅自然,一气呵成。

最后,结尾要恰当升华,不可盲目表达。胡乱升华或套路升华不仅不会给文章加分还会导致扣分。升华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多元地表达,考虑主题维度,不要强行把所有结尾都升华为实现中国梦。

二、知诀窍:如何进行结尾写作

技巧1:三句话,写作结尾

第一句:重申主题。可以直接结合材料重申主题,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运用引言等方式引入。即总分论点进行再一次的总结。

第二句:总结全文。具体而言,为了避免与上面分论点段落的重复,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将分论点句子进行适当的优化,必然运用排比、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记性阐述。

第三句:适当升华。具体写法上,建议考生多从对策或者意义的角度去延伸。

技巧2:常积累,积累结尾素材

中公教育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可用素材:

1、习总书记说,“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2、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四十年岁月峥嵘、风雷激荡,四十年大河奔流开新路,层峦竦峙争高峰。

3、风起于青苹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即是说大风是自小风发展而来。后来喻指大影响、大思潮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

【例题】“给定材料 6”中提到,“当《红楼梦》都被这个时代的读者评为最懒得看的小说 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躺着谈文化复兴?警钟需长鸣。”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中公解析:

1.步骤拆分。

第一句:重申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让……‘活’起来”,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之需、发展之要、当务之急。

第二句:总结全文。

“大鹏之举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弘扬传统文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重视人才培养、走创新之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久久为功,善始善终。

第三句:适当升华。

如此,才能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才能留住中华文脉,才能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

2、结尾完整演示: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躺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时至今日,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之需、发展之要、当务之急。“大鹏之举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弘扬传统文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重视人才培养、走创新之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久久为功,善始善终。如此,才能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才能中华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才能留住中华文脉。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梁春玮
行测理科

深耕数资13年,方法技巧多

尚迎春
面试

经验丰富,重点突出,面试明师

刘婉婷
面试

深耕面试8年,霸气正能量

刘嘉宁
判断推理

深耕判断10年,人美实力强

车轩
行测理科

骨干师资,8年教学经验

李艳
面试

聚焦学员,6年面试深耕经验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