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面试中常见的几大心理误区及改进建议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社区:面试中常见的几大心理误区及改进建议

社区工作者公告汇总
“社途”能量包enlightened 社区工作者习题集enlightened 社区工作者报名条件enlightened
社区公告什么时候出? 社区工作者都考什么? 社区工作者好考吗?

面试是一场人与人交流的考查,对大家的心理素质带来一定挑战,对于面试很多考生有错误的心理暗示,中公教育在此展开分析。

误区一:语言表达必须高大上,别人听不懂

语言表达是面试中考查的重点部分,许多考生认为语言表达必须要高大上,如此才能突显理论素养、展示文学素养,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于是答题时,宁可牺牲表达的流畅度、忽视作答的针对性,也要堆砌与主题毫不相关的理论文段、古文诗句等。

其实不然,一是面试的本质是交流,不必过度咬文嚼字,其标准应是清晰、流畅、易懂;二是结合未来的工作而言,大部分考生均为基层岗位,过分追求高大上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符,务实性不足。所以,语言表达不必过分追求高大上,更应注重准确、精炼,流畅度,让考官的听感更舒畅。

改进建议:利用手机等设备录音,做语言表达训练,针对录音进行两次复盘,复盘重点关注口头禅、流畅度等,二次复盘重点关注内容的针对性、表达的度。

误区二:答题必须引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一枝一叶总关情”“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不少考生喜欢在作答时,喜欢大量套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希望借此深化主题,拔高作答高度。首先有引用领导人讲话的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万事有度,过犹不及。如果脱离题干话题、引用表述不准确、缺少实质性论证……最终的面试成绩,也可能不如人意。

改进建议:按照“主题+习近平重要讲话+含义+使用语境”,积累素材,朗读并背诵。

误区三:面试考试都有模板套路

“只要学会面试套路就能得”这种想法不在少数,在网上常常会有“学会这几种套路,面试能拿90+”“原来面试就是这几个套路”“面试中的万金油模板”……类似的帖子迷花了考生的眼睛,扰乱了考生的心神,也让许多考生坚信只要学了几种模板套路,必将驰骋于面试考场所向披靡,通过面试考生的经验分享来看,面试考试的“反套路”趋势愈发明显,考官不要模板不要套路,其原因有二,一是模板化套路化的内容千篇一律,考生之间差异化不明显,难以取得,且往往顺序靠后的考生会因为模板取得最低分数;二是在座的考官都是社区队伍中阅人无数、经验丰富的精英、领导,他们更能明确辨析考生的个性色彩,以及作答内容是否符合个性色彩与实际工作。摒弃模板套路,在较强的逻辑思维下形成个性化答题,就是你的。

改进建议:严禁模板化、套路化,重做审题训练,严格按照“问什么答什么”原则,审清题目问法和核心话题,结合个人储备和工作实际,答出结构完整、思路清晰的内容。

误区四:相比内容外在形象完全不重要

面试考试中,作答内容占了大部分分数,但同时礼仪举止、仪容仪表等外在形象表现也是评分标准之一,特别是,考官们在多位内容雷同、表达相似的考生中确定分数时,外在形象表现成了决定因素。许多考生很容易忽略外在形象对分数的影响,在考场上拖沓懒散,难以得到考官宝贵的。外在形象到底有多重要?一是外在形象是走进考场给考官们的第一印象,最直观地展示你对考试、考官的重视程度,这里的第一印象会成为接下来打分的重要衡量标准;二是同一个话题虽然想法千千万,但是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对话题的认识是比较局限的,很难有特别多的亮点能抓人眼球,这时候在考场中要脱颖而出,不怯场、敢于直视考官、自信表达观点以及良好体态等等一系列的外在形象表现更能让考官感受到考生的干练、从容,从而得到更高的分数。综上所述,外在形象表现上自信、沉稳、张弛有度,不仅能展现自己的风采,还能使考官愿意打出。

改进建议:重视外在形象表现,培养良好习惯,模拟时注意礼仪举止,增强与考官之间的眼神交流,保持微笑,展现出精气神。

备考咨询

学历条件enlightened 考试试题enlightened 考试公告enlightened
报名流程enlightened 福利政策enlightened 考试大纲enlightened

 

(责任编辑:王宇航)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