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省考招警考试申论模拟题:坚定文化自信 走出强国之路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4年省考招警考试申论模拟题:坚定文化自信 走出强国之路

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丘吉尔不是真的愿意放弃殖民,而是借莎翁强调对本国文化的珍惜。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反之,没有文化发展,便没有国家民族的兴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传统文化传下来的自信。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物质层面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浩瀚文物,精神层面的家国情怀、君子人格、魏晋风度、盛唐气象等都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印象。中华文化中的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申遗,有助于激起国人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将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然为人类文明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自信。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发展壮大的。俄罗斯民族的剽悍文化、日耳曼民族的理性文化、大韩民族的创新文化、美利坚的实用主义文化等都是在持续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发展和完善的。而不同文化相比较,英国哲学家罗素则认为中华文化排他性最小、包容性最强现代孔子学院借助全球化开展文化传播、语言教学、学术讨论,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文化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活起来的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的根本所在。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正是源于这种自信,中国共产党与根植在中国文化灵魂有机结合起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与中国“邦以民为本”思想融合;与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互文互证提出的实事求成为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思想基础;“四个全面”的提法,映射出来的正是中华文化统筹兼顾、中庸务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光辉。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理论体系,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国家解放,沿着改革发展的道路继续前进。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传统文化传下去、社会主义文化活起来为发展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实现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文化自信不可缺席。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