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之推断下文题解题方法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行测言语理解之推断下文题解题方法

在备考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过程中,有个题型各位小伙伴应该并不陌生,就是推断下文题,它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来看一下言语理解中的一类小题型——推断下文题。

一、题目特征

对于题型的识别,一般从问法着手。常见问法为: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说什么”、“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说什么”等,诸如此类。

二、常用解题思路

(1)行文分析法

通过问法可以看出,考生要接着文段已讲述内容继续叙述,需要满足话题一致的要求。那就需要我们通过分析行文脉络找准作者的写作思路来确定写作趋势,从而找出衔接最紧密的选项。比如下面这个例题:

【例1】河的两岸风光旖旎。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涛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漂浮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着重介绍的是( )

A.叙述“河神”野牛的传说

B.描写草原上的其他野生动物

C.描写位于河岸上自己的家乡

D.描写河另一岸的美丽风光

【中公解析】D。分析可知,如果只关注尾句,就可能会误选A项或B项。分析行文可知,从文段末句入手较难解答,需要理清行文脉络。文段为总分结构,由“河的两岸风光旖旎,西岸……”可知,介绍完西岸风光后,接下来应该介绍东岸的风光,即D选项。A项文段已经论述,属于本文信息。B项“其他生物”不是论述重点。C项“自己的家乡”无法从文段找到相关信息,上下文无法衔接。故本题选D。

(2)尾句分析法

当然很多考生会想到,此时的尾句不再是“尾句”了,而是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所以常用的解题方法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关注尾句。也就是在话题一致的基础上,所选择选项要与尾句衔接恰当。比如下面这个例题:

【例2】目前我国的青光眼患者估计在2000万人左右,特别是原发性青光眼中的闭角型青光眼是危害我国中老年视觉健康的主要疾病。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视觉健康的致盲性眼病,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长期的高眼压可导致患者眼睛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因此,了解青光眼的发病特点,及早发现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阐述的是:( )

A.青光眼是如何引起的

B.青光眼的具体症状

C.青光眼的检查内容

D.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中公解析】B。文段主要介绍了青光眼及其危害,末句通过“因此”得出结论,强调了解青光眼的发病特点,及早发现和治疗很重要。依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延续末句话题,具体介绍青光眼的发病特点。B项的“具体症状”与此相符。A项,青光眼的引起因素即病理性眼压增高,文段已提及,排除。C、D两项与“发病特点”的话题衔接不当,应在介绍具体症状之后再阐述,排除。故本题选B。

通过以上例题讲解就会发现,首句和尾句都可以当做解题的口,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分析行文脉络,通过分析行文脉络确定写作趋势。当落脚点在尾句,那就重点关注尾句类型,比如是否提出了新话题、对策、问题等。

通过对上文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推断下文题已经有了大概的认识和理解。后续希望大家能够找出更多的此类题目进行针对性练习,趁热打铁,做到又快又准地解题。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