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二)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4年甘肃省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二)

【知识点二】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

1.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都是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心理活动,都反映 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及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犯罪动机是表明行为人为什么要犯罪 的内在起因,比较抽象。而犯罪目的则是实施犯罪行为所追求的客观犯罪结果在主观 上的反映,比较具体。犯罪动机往往因人、因具体情况而异。一罪可有不同的犯罪动机,而一般只有一个犯罪目的。

2.犯罪故意

根据《刑法》第 14 条第 1 款规定,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 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据此犯罪故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3.犯罪过失

根据《刑法》第 15 条第 1 款规定,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据此犯罪过失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疏忽大意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2)过于自信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4.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

(1)不可抗力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 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所谓不能抗拒,是指行为人根据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无力排除或防止这种结果的发生。

(2)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 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所谓不能预见是指行为人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