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知识点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与文化》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教师考试知识点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与文化》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与文化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内容,比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文化运动等是考试中的重要知识内容,同时社会风俗、华工等在近年考查中也有出现,故整理相关基础知识并提供练习题。
一、知识呈现
(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短暂的春天”(1912—1919)
1.经济发展原因
(1)内因
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及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
(2)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2.经济发展表现:
(1)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2)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3)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4)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3.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发展不平衡)。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陆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4.影响: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文化运动奠定阶级基础。产业工人人数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共诞生奠定阶级基础
5.启示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制约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2)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
(3)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4)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实业救国的道路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二)移风易俗,文明开化
1.条件
共和政体成立的促进,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除旧布新。
2.表现
(1)历法:改用阳历。
(2)社会风俗: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3)礼仪: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意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4.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政府推动;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推动。
5.特点
(1)从原因看: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社会生活,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影响明显。
(2)从过程和性质看:从西方引进,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3)从程度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陆市镇推进,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城市和沿海地区较为显著,农村和内陆变化缓慢。
(4)从动力和趋势看:每一次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原因
(1)政治: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3)思想: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
2.兴起
(1)标志:1915 年9 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思想阵地: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
3.主张:
(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民主”与“科学”
①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②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③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思想主流,成为中国先进分子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4.影响
(1)积极
①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③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④促进民众觉醒,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
(2)消极
①对东西方存在着否定和肯定的片面性。
②局限于青年知识分子,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华工与美洲开发
(1)背景
①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2)苦力贸易
①含义: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
②方式:殖民者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工资支付运输费用。
③来源: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3)作用
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2.华工与大洋洲开发
(1)概况: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2)作用:华工辛勤劳动,促进了大洋洲的开发。
3.华工与唐人街
(1)形成:留下来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
(2)影响: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知识巩固
1.民国时期,上海某百货公司曾在报纸上刊文称:“鄙公司虽系统办全球货品,然宗旨首重国货,欧美货次之,13货则仅供市上之所需求耳。”不过,由于抵制日货的声浪如排山倒海而来,该公司只好再度声明:概将日本货品“完全收束不卖,亦愿牺牲血本,以示与众共弃之决心。”该公司态度变化源于(    )。
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C.南京临时政府的压力 D.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2.汉冶萍公司在1914年初除新建的大冶铁厂外,还兴建了5个钢铁厂;龙关铁矿公司、北京石景山钢铁厂、上海和兴钢铁公司、扬子江机器公司,在汉口的炼铁厂也都在1916年至1919年间建立起来。促使这一时期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国民政府的政策鼓励
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3.清末,穿着西方服饰的中国人日渐增多;辛亥革命后,在许多通商口岸,人们“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必备洋服数套,以示维新”。但一般民众仍习惯穿着男式大襟长衫、对襟唐装、折腰长裤、女士斧口衫等。这体现出(    )。
A.辛亥革命清除封建残余不够彻 B.传统习俗仍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C.中西服饰文化之间碰撞日益剧烈 D.政府致力于保护近代民族工业
4.熊月之先生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论述了国人接受西学的五大主题:“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与科学启蒙。”下列项中,属于“科学启蒙”的是(    )。
A.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B.陈独秀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
C.维新派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D.洋务派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5.李大钊先生1920年在家乡办女学聘请女教师时写家书道:“来信已阅悉,女教习已聘妥。翟女士年薪二百五十元,望大家设法筹款,不日就起程。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知会会上诸公,赶快为女教习备一小院,以便教习偕他的丈夫同来,此事最方便。初办女学,难得如此。如何?”。该家书体现了李大钊(    )。
A.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决心 B.积极推动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C.发展教育以振兴中华的情怀 D.致力于为女性谋求自由平等
6.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
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7.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据“宗旨首重国货,欧美货次之,日货则仅供市上之所需求耳”“概将日本货品,完全收束不卖”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抵制日货运动,B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在晚清时期已经出现,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于1912年且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军事革命运动,不能直接推动企业抵制日货的经济行为,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时的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而使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A项正确;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存在时间是1925年7月1日—1948年5月20日,排除B项;自然经济从鸦片战争后就开始解体,排除C项;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起到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日益西化,但由于传统文化根基深厚,不少民众仍习惯于穿着传统服饰,B项正确;传统服饰不属于封建残余的范畴,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西服饰文化的共存,并非剧烈碰撞,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致力于保护近代民族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了解世界、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与科学启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宣传新思想、新文化,解放了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项正确;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开眼看世界,属于了解世界,排除A项;维新派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学习西方,属于救亡图存,排除C项;洋务派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属于求强求富,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年手书真迹留下了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切。透过这封手书,能看到李大钊对教育的重视。改建新式学堂,而且男女兼收,开创当地男女合校的先河。同时,我们也能体会到李大钊的奉献精神,女教师的来往路费由他负担,这是李大钊赤子之心的真实写照,所以该家书体现了李大钊发展教育以振兴中华的情怀,C项正确;材料的核心主旨是发展教育以振兴中华,而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李大钊的教育思想,这与推动共产党组织的建立无关,排除B项;因“为女性谋求自由平等”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发展教育以振兴中华的情怀”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可知,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其原因之一是群众的爱国热情下,纷纷抵制日货,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当时民族工业存在恶性竞争,一些公司诋毁其他公司贩卖日货,从而影响其公司的发展,可知当时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14年至1918年处于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民族企业发展并非形势严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丧心病狂之徒”是外国企业,无法得出中外商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晚清,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商人阶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商人阶层开始扩大;同时“士”和“商”开始结合,在晚清形成了所谓的“绅商”阶层。“绅商”作为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绅商作为从传统商人演化而来的新商人,即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引领中国进步的革命性,又对旧势力存在妥协,即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绅商对于社会转型的意义,但无法得出“主要动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尊士贱商”的内容,且“遭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的表述过于,排除C项。故选D项。

(责任编辑:李明)

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三支一扶jd文职国企医疗招聘/医药护资格公检法基层服务银行/农商行军人考试新职业/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副业兼职/理财/软技能学历提升/考研语言/建工财会经济
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三支一扶jd文职国企医疗招聘/医药护资格公检法基层服务银行/农商行军人考试新职业/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副业兼职/理财/软技能学历提升/考研语言/建工财会经济
教师资格教师招聘特岗教师
更多0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