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技巧:社会现象题目如何多角度分析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面试技巧:社会现象题目如何多角度分析

在结构化面试中,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几乎是必考,而社会现象类题目,则是考查的重点。此类题型特点比较显著,在题干信息的结尾往往会出现“对于xx社会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等字样。考官通过此类题目的考查,就是看考生是否具备准确把握题目核心话题,针对核心话题,是否能够多角度地深入分析,但是,在分析过程中大家往往没有切入口,今天中公教育就为大家介绍一种新手最爱的分析方法——主体分析法。

【例题】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行政处罚名目数量庞大,一部分处罚事项的设定已严重脱离实际,如5斤芹菜罚款6.6万元、4板酸奶过期罚款2万元等。对于“小过重罚”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思路】

1.从商贩的角度出发,罚款过重,可能是一年的收入,家庭生活压力加剧,打击经营积极性,不利于良好营商氛围的形成。

2.从执法者角度来说,商贩没有遵纪守法,罚款是常规操作,并且能起到警示作用,为后续执法行为提供参考依据,减轻工作量。

3.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购买的商品能自己身体健康,能购买到更优质的商品;也会人产生怜悯心态,觉得商贩们罪不至此,会怀疑“小过重罚”是否有过度执法。

4.从公职人员角度来说,弊大于利,方法有效但过于简单粗暴,有懒政怠政之嫌,会疏远与群众的关系。

【注意事项】

1.主体分析法是一种思维方法,不是答题内容。一个社会热点、一个政策、一个哲理故事、一幅漫画,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人身上。通过对不同主体的分析,得出整个事件的相应主角,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2.抓住核心话题的主要矛盾。要深入把握考官的思维,充分考虑出题人的意图,把握题目中的主要矛盾。千万不要借助主体分析法的模式,绕开题目的核心话题,为了分析而分析,泛泛而谈。

3.合理科学地运用。在社会现象中,采用主体分析法的频率不宜太多。不用在每个部分都用主体分析法,更不要每道题一上来就主体分析,会让考官认为你此类题型特点比较显著,在题干信息的结尾往往在套模板,社会现象类题目考查的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需要太僵硬的思维角度。

4.针对性地调整。在不同社会现象、不同背景、不同核心话题,我们要灵活调整相应的主体,不要全都是从个人、社会、国家这几个固定搭配。比如:在案例中个人、社会、国家就变为商贩、行政执法者、消费者;在“医患纠纷”中主体又变为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属、医院、卫健委等;在“双减政策”中主体是教师、学生、家长、学校。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跟大家分享的社会现象类题目如何应用主体来分析,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在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围绕题目的核心话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责任编辑:李明)

网校师资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梁春玮
行测理科

深耕数资13年,方法技巧多

尚迎春
面试

经验丰富,重点突出,面试明师

刘婉婷
面试

深耕面试8年,霸气正能量

刘嘉宁
判断推理

深耕判断10年,人美实力强

车轩
行测理科

骨干师资,8年教学经验

李艳
面试

聚焦学员,6年面试深耕经验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三支一扶jd文职国企医疗招聘/医药护资格公检法基层服务银行/农商行军人考试新职业/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副业兼职/理财/软技能学历提升/考研语言/建工财会经济
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三支一扶jd文职国企医疗招聘/医药护资格公检法基层服务银行/农商行军人考试新职业/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副业兼职/理财/软技能学历提升/考研语言/建工财会经济
省考国考选调生公选遴选乡镇公务员国考金监局国考证监会国考人民银行
更多0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