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209期答案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209期答案

相关推荐: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第209期

考试题库:[各地区试题] [模拟试题] [强化训练题] [每日一练]

科目一(1-3)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版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和终身学习。

选项A,廉洁奉公,指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选项B,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做到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选项C,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选项D,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题干中,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为人师表。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B。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版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和终身学习。

选项A,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选项B,勇于创新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选项C,严谨治学要求教师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选项D,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题干中的描述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终身学习的内容。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D。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应用。1997版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选项A,依法执教要求教师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选项B,团结协作要求教师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选项C,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选项D,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题干中,教师应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些不良风气,做到廉洁从教。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C。

科目二(4-10)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内涵中的宗旨。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①素质教育以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题干中考查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国民素质。

综上所述,故本题选择D选项。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素质教育。

选项A,应试教育是新课改之前传统教育的主导思想。

选项B,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的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选项C,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

选项D,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为建立新的的立体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题干中的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素质教育。故本题答案为C。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

A选项,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与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需要;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财富,缩短了劳动时间,使人有物质条件、时间、精力去从事学习,发展自己。

B选项,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旧式社会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使人片面发展的原因。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C选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途径。

D选项,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只有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物质和精神的条件,才能使其全面发展。

题干中考查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主要包括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等。

选项A,教育要实现个体社会化,属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的目的。

选项B,教育要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属于个人本位论的观点,个人本位论主张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选项C,否定教育抽象的目的,强调在教育过程内的目的,属于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

选项D,主张教育无目的是错误的,与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相矛盾。

综上所述,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为C。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

选项A,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的是灵魂与统帅的作用,即保持方向和动力。

选项B,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选项C,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选项D,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题干中涉及的是导向和动力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

9.【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教育目的理论主要包括宗教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等。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并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等。题干中国家教育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强调按照社会需要培养人,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选项A,伦理本位论注重的是社会伦理方面,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借助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能明辨善恶,陶冶意志,养成去恶从善的品德。

选项B,科学本位论为本题干扰项。

选项C,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ABC三项均与题干描述不符,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参考答案】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