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古代年龄称谓
常识判断考查范围非常广泛,基本上都会涉及文化方面的常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知识也成了行测常识判断中的“宠儿”,下面中公教育分享我国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
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男女都有着不一样的称呼。总结如下:
襁褓——裹在襁褓中,一般指不满周岁。
孩提——2、3岁。
总角——古代儿童会梳两个羊角辫,称为总角,是幼年的泛称。
始龀——儿童换牙的年龄,指7、8岁
舞勺——《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指男子13岁。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舞象:《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指男子15岁~20岁,此时男子可以上战场。
豆蔻:女子13、14岁
及笄:指女子15岁。此时女子头上可以插发簪。
弱冠:指男子20岁。男子头上可以戴帽子。
而立:学有成就。指男子30岁。
不惑:指男子40岁,遇事能明辨不疑。
知天命:指50岁,古人认为在此年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知非:50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耳顺、花甲:60岁。
古稀:70岁,古代能活到这个岁数很难得,故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
从心:70岁,《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耄耋:80-90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鲐背:90岁,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故有"鲐背,寿也。"的说法。
期颐:100岁。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试题练习】下列表述按照所代表的年龄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从心之年→舞勺之年→知非之年→期颐之年→鲐背之年
B.舞勺之年→知非之年→从心之年→鲐背之年→期颐之年
C.舞勺之年→从心之年→知非之年→期颐之年→鲐背之年
D.从心之年→舞勺之年→知非之年→鲐背之年→期颐之年
【中公解析】答案选B。舞勺之年指13岁,知非之年指50岁,从心之年指70岁,鲐背之年指90岁,期颐之年指100岁,故本题答案为B。
(责任编辑:李明)
- 2025福建宁德市霞浦县事业单位招聘紧缺急需及高层次人才入闱人员体检公告
- 2025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科学学院)招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1人公告
- 2024福建厦门市集美区非公党建工作指导员拟录用人员公示(第二批)
- 2025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招聘村工作人员笔试成绩查询及资格复审公告
- 2025广东省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连州市事业单位)面试前资格审核等有关事项公告
- 2025广东中山市古镇镇人民政府所属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面试有关事项公告
- 2025年安徽省供销社直属事业单位 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成绩的公告
- 2025年石首市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资格复审公告
- 2025年洪湖市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资格复审公告
- 2025年兰州事业单位招聘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