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题特训二基础科学【考点集训(二)】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真 题特训二基础科学【考点集训(二)】

考点集训(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A项表述正确。金属是指富有特殊光泽而不透明,具有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的物质。除汞外,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如金、银、铜、铁、锰、锌等。

B项表述错误。惰性气体,即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与其他元素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称之为“惰性气体”。但是在1962年,英国化学家合成了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XePtF6之后,许多化学家竞相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先后陆续合成了多种稀有气体化合物,促进了稀有气体在化学上的发展。而“惰性气体”一名也不再符合事实,故改称稀有气体。

C项表述正确。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古生物经过亿万年的高温和高压等作用而形成的可燃性气体。其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主要成分为甲烷,是一种气体燃料。

D项表述正确。钢是用量、用途最广的合金,是铁和碳按照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的,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两大类:碳素钢和合金钢。

故本题选B

2.【答案】B

解析:ACD三项属于。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叫作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热性等。

B项不属于。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故本题选B

3.【答案】B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A项不选。腐草为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古人误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的。其实是萤火虫在草根上产卵,并潜伏土中,次年草蛹化为成虫,即萤火虫。所以A项词语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B项当选。春风化雨即春风吹拂,化云为雨,这一过程主要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项不选。蜡炬成灰生成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项不选。百炼成钢,意思是指铁经过反复锤炼才成为坚韧的钢。铁变成钢的工艺称为炼钢。铁水及废钢中含有杂质,影响铁的强度和脆性等,需要对铁水进行再冶炼,向铁水中加入氧化剂、脱氧剂和造渣材料,以及铁合金等材料,以调整钢的化学成分。“百炼成钢”属于化学变化。

故本题选B

4.【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仅涉及物质形态的改变。

A项涉及。“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描述了烧炼石灰石的场景。石灰石等原料煅烧后会生成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项涉及。“泽中有火”是对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起火是因为水面上含有沼气,即甲烷气体。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C项涉及。曾青是铜的化合物,“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用铁将曾青中的铜元素置换出来,反应物是铁和硫酸铜,生成物是硫酸亚铁和铜,是化学变化。

D项不涉及。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的尘埃等凝结成小水滴而形成的,经阳光照射,小水滴重新蒸发成水蒸气,江雾便“散开”了,是物理变化。

故本题选D

5.【答案】D

解析:A项解释正确。人类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是运动的,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

B项解释正确。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抽去燃烧的柴火,使水停沸,属于将可燃物搬出燃烧区,从而停止燃烧。

C项解释正确。炼钢的目的是在高温下,用氧化剂把生铁里过多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成气体或炉渣而除去。

D项解释错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利用太阳光的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经过一系列生物过程生成植物所需的各种有机物质。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树木生长存在化学变化。

故本题选D

6.【答案】D

解析:朱砂又称为辰砂、丹砂,是硫化汞(HgS)矿物,可用作染料,也可作为中药材,具有镇静、安神和杀菌等功效。故本题选D

7.【答案】D

解析:ABC三项属于。五金是指传统的五金制品,即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

D项不属于。铬,单质为钢灰色,是自然界硬度的金属。呈游离态的自然铬极其罕见,主要存在于铬铅矿中。其不属于“五金”之一。

故本题选D

8.【答案】C

解析:A项表述正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其中,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项表述正确。人体大约含氧65%、碳18%、氢10%、氮3%、钙1.5%、磷1%、钾0.35%、硫0.25%、钠0.15%、氯0.15%、镁0.05%,它们被称为“人体常量元素”,其中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钙元素。

C项表述错误。熔点的金属是钨,而汞是熔点最低的金属。

D项表述正确。密度最小的金属是锂,它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质软,密度仅为0.534 g/cm3

故本题选C

9.【答案】D

解析:黄金制品的纯度单位用K表示。24K通常代表足金或赤金,实际含金量为99%以上。金笔尖、金表壳均为14K,它们通常的含金量为不低于56%。故本题选D

10.【答案】B

解析:导电性是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各不相同。常见金属导电性的顺序(从强到弱)为银、铜、铝、铅,故导电性的为银。导热性是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能。常见金属导热性的顺序(从强到弱)为银、铜、金、铝等。由此可知,金属中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强的是银。故本题选B

11.【答案】A

解析:A项说法错误。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的体积约占78%,氧气的体积约占21%,稀有气体的体积约占0.94%,二氧化碳的体积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的体积约占0.03%

B项说法正确。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组成。根据地球化学分析,地壳中存在氧、硅、铝、铁、钙、钠、钾等元素。其中,氧在地壳中含量,约占地壳总重量的48.6%

C项说法正确。构成有机体的所有主要化合物都含有氧,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D项说法正确。实验证明,除黄金外的所有金属都能和氧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黄金不能和氧发生反应。

故本题选A

12.【答案】D

解析:雷雨时,闪电发生的化学变化使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变成臭氧。臭氧具有净化空气,杀死细菌的作用。人们感到空气特别新鲜,是因为臭氧分子增多。故本题选D

13.【答案】A

解析:水的总硬度是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含量高则认为其总硬度大,反之则小。故本题选A

14.【答案】C

解析:金刚石俗称“金刚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的原身。它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是石墨的同素异形体。钻石(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硬度的物质。故本题选C

15.【答案】C

解析:A项不选。氧气,无色、无臭、无味,能助燃,化学性质很活泼。氧气在空气中约占1/5,是人和动植物呼吸所必需的气体,在工业上用途很广。

B项不选。氢气是密度最小、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可燃,与氧气混合后遇火能爆炸,可用作合成氨的原料。液体氢可用作火箭中的高能燃料。

C项当选。“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白色,半透明,外观像冰,在常温常压下不经液化可直接变成气体并产生低温。干冰可用作冷冻剂、灭火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D项不选。二氧化硫是具有窒息性的无色气体,主要用于生产硫酸,也广泛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漂白剂和还原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和矿石冶炼过程,大量排入环境会造成酸雨。

故本题选C

16.【答案】C

解析:A项对应正确。燧石俗称“火石”,是常见的硅质岩石。燧石和铁器击打会产生火花,因此在古代常被用作取火工具。

B项对应正确。石灰岩简称“灰岩”,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石灰岩是生产水泥的主要材料。

C项对应错误。石棉指具有高抗张强度、高挠性、耐化学和热侵蚀、电绝缘等特点的硅酸盐类矿物质产品,是重要的防火、绝缘和保温材料。因此石棉不仅不会促进燃烧,反而会遏制燃烧。

D项对应正确。石英是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石英正好具有这样的特性,因此石英可以用于制作半导体。

故本题选C

17.【答案】A

解析:A项说法正确。臭氧层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B项说法错误。用来制作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而非铁。

C项说法错误。粗脖子病、呆小病患者的病因一般是人体内缺乏碘元素,可以多吃海带补充碘元素。

D项说法错误。我国制碱专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所制得的碱除用在工业上之外,日常生活中的油条、馒头里也加入一定量这种碱。这种碱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钠。

故本题选A

18.【答案】B

解析: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是除有机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ACD三项不选。真丝、木质材料属于天然有机子材料。塑料保鲜膜属于有机子合成材料。

B项当选。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硅酸盐材料。

故本题选B

19.【答案】C

解析:AB两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烟花绽放出五颜六色的变化,是因为火药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焰色反应中释放出的各种可见光,实质上是由于热源的温度很高,做焰色反应的金属离子受热后能量升高,激发电子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以可见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个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本题题干设问为“该金属化合物的变化”,并非指燃放烟花的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金属化合物的变化发生的是焰色反应,这是一种物理变化;而整个燃放烟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是一种化学变化。

D项说法正确。一般的烟花都会在燃放时放出较多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故本题选C

20.【答案】B

解析:煤在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一氧化碳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窗户紧闭使煤燃烧产生的气体不易排出而充满整个房间,这也就更容易导致室内人员煤气中毒。故本题选B

21.【答案】D

解析:A项不选。氦气是惰性气体的一种,在血液中的溶解度较氮气低,因而其麻醉性低于氮气,所以常将氦气与氧气混合,作为潜水员呼吸用的气体。

B项不选。常温常压下,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无色透明、无臭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氢气无毒,但有窒息性,不能用于制作冷冻麻醉剂。

C项不选。氨气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氨气慢性中毒会引起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病,急性氨中毒反映在咳嗽不止、憋气等缺氧现象。氨气不能用于制作冷冻麻醉剂。

D项当选。冷冻麻醉是应用药物使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降低,以致局部感觉首先是痛觉缺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液氮具有低温特性,并且在气化过程中可带走大量的热,所以能够使麻醉地区局部冷冻,减缓兴奋的传导,使痛觉信号无法到达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起到麻醉的作用。

故本题选D

22.【答案】C

解析:A项不选。甲酸是最简单的有机酸,是有机化工原料,也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有很强的酸性和还原性,受热分解。

B项不选。碳酸属于弱酸,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与碱反应形成碳酸盐。

C项当选。硫酸是一种最活泼的二元无机强酸,能和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

D项不选。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一元无机强酸,在工业上可以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

故本题选C

23.【答案】C

解析:氧化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是CaO,俗称生石灰。其物理性质是表面为白色,不纯则为灰白色,含有杂质时为淡黄色或灰色,具有吸湿性。故本题选C

24.【答案】D

解析:“取碱浣衣”中的“碱”是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显碱性,可洗衣服,使衣服中的油脂水解。故本题选D

25.【答案】B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过氧化钠能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分解,遇乙醇或氨分解,能溶于稀酸,不溶于碱溶液。过氧化钠可用于漂白动植物纤维、羽毛、兽骨、象牙等,常用作织物的印染剂、空气中二氧化碳吸收剂、潜艇中换气剂、化学试剂、氧化剂、分析试剂等。

B项符合题意。碳酸钠,又叫纯碱、苏打,但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它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玻璃制品和陶瓷釉的生产,并广泛用于生活洗涤、酸类中和以及食品加工等。

C项不符合题意。碳酸氢钠固体在50 ℃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人们常利用此特性将其作为制作饼干、糕点、馒头、面包的膨松剂。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儿。

D项不符合题意。氯化钠是一种无机离子化合物,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其来源主要是海水。不纯的氯化钠在空气中有潮解性,稳定性比较好,其水溶液呈中性,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生产氢气、氯气、烧碱(氢氧化钠)及其他化工产品(一般称为氯碱工业),也可用于矿石冶炼(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晶体生产活泼金属钠),医疗上用来配置生理盐水,生活上可用于调味品。

故本题选B

26.【答案】C

解析:A项不选。碳酸氢钠直接加热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B项不选。碳酸氢铵直接加热会放出氨气和二氧化碳。

C项当选。氯化钠直接加热会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不放出气体。

D项不选。高锰酸钾直接加热会放出氧气。

故本题选C

2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可知,这种“毒烟”产生于煤矿中,即今天称为“瓦斯”的东西。瓦斯又名沼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故本题选A

28.【答案】C

解析:AD两项说法正确。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中(还原条件),并在适宜的温度、pH值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

B项说法正确。沼气属于二次能源,并且是可再生能源。

C项说法错误。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它无色、无味,与适量空气混合后会燃烧。氮气并非沼气的主要成分。

故本题选C

29.【答案】B

解析:A项不选。甲醚一般指二甲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标准状态下为无色、有气味的易燃气体。

B项当选。甲醛又称蚁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对人眼、鼻等有刺激作用。新房在装修后,装修材料中的甲醛成分挥发形成的难闻气味对人体有害。

C项不选。甲醇又叫木酒精或木醇,有酒精的气味,没有颜色,而且是透明的,容易被点燃,挥发性比较强,容易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溶解。甲醇有毒,少量口服导致失明,10毫升足以致死。

D项不选。乙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俗称酒精。其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

故本题选B

30.【答案】B

解析:乙烯(化学式为C2H4),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种已被证实的植物激素。梨、苹果等水果会释放出乙烯这种气体,因此,常被和柿子放一起用来催熟。故本题选B

31.【答案】B

解析:带酸味的水果可以解酒是因为其含有有机酸。如苹果含有苹果酸,柑橘含有柠檬酸,等等。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故本题选B

32.【答案】A

解析:A项当选。乙酸是一种有刺激性酸味的无色的典型脂肪酸,是醋的重要成分。

B项不选。乙酸乙酯也称“醋酸乙酯”,是一种简单的、无色的、有香味的、易挥发的有机酸酯。在香料及油漆工业中用作溶剂,还可用作天然香料的萃取剂,也是制药工业和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C项不选。山梨酸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食品防腐剂,对腐败菌、酵母菌和霉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宜在酸性条件下发挥效果,中性条件下效果甚低。在人体内参与正常代谢而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安全性高,对食品风味无影响。

D项不选。碳酸钾是一种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的白色粉末。碳酸钾是制造硬玻璃、钾肥皂和其他含钾化合物的原料,也可作为钾肥。

故本题选A

33.【答案】B

解析:A项不选。甲酸俗称“蚁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溶于苯。其与题干无关。

B项当选。乙醇和空气中的醋酸菌发生反应,氧化成乙酸。乙酸也叫醋酸,有刺鼻的醋酸味,因此,会使葡萄酒和啤酒变酸。

C项不选。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可用来制造火药、氮肥、染料、人造丝等,也用作腐蚀剂。其与题干无关。

D项不选。盐酸,强酸之一,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腐蚀性和挥发性。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中。正常人的胃液含有盐酸(0.5%),对消化有重大作用。其与题干无关。

故本题选B

34.【答案】A

解析:A项说法错误。在吸烟者持续吸烟的过程中,其体内一直含有尼古丁,其结果是大部分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都被尼古丁占着,而且处于脱敏的状态,不能对乙酰胆碱起反应。因此,尼古丁会影响兴奋的传递。

B项说法正确。尼古丁与大脑中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时,刺激大脑产生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会让人有愉悦、兴奋、提神的感觉。

C项说法正确。尼古丁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而尼古丁具有抵抗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其通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途径与非受体途径抑制该病症的发生与发展。

D项说法正确。长期吸烟的人如果突然戒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戒断症状,例如烦躁不安、咽喉疼痛、咳嗽、失眠焦虑等。

故本题选A

35.【答案】A

解析:A项表述错误。“新醅酒”是指新酿造的酒。酿酒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而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

B项表述正确。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包括丝纤蛋白和丝胶蛋白。

C项表述正确。笺纸,即文书用纸,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一般是以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过滤、交织、压榨、烘干而成。

D项表述正确。青瓷是一种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是胎釉中含有的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青瓷所用原料大部分是天然的矿物或岩石,其中多为硅酸盐矿物。

故本题选A

36.【答案】B

解析:A项不选。加酶洗衣粉能清除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如汗渍、血渍等。

B项当选。菠菜含有叶绿素,而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欲去除毛巾上的绿渍,选用酒精处理效果。

C项不选。用洗米水洗衣服后能使褪色的衣服不再掉色。

D项不选。柠檬可以去除白衣服上的黄渍。

故本题选B

37.【答案】C

解析:A项说法正确。天然气主要由甲烷(85%)、少量乙烷(9%)、丙烷(3%)、氮(2%)和丁烷(1%)组成。沼气属于二次能源,并且是可再生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B项说法正确。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C项说法错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燃烧后,会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

D项说法正确。汽油是一种从石油里分馏或裂化、裂解出来的具有挥发性、可燃性的烃类混合物液体,可用作燃料。

故本题选C

38.【答案】D

解析:A项不属于。乙炔俗称“风煤”或“电石气”,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极易燃的气体。沥青是一种棕黑色有机胶凝状物质,有光泽,呈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状态。

B项不属于。酒精即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樟脑是一种萜类有机化合物,室温下为白色或透明的蜡状固体,可用于驱虫。

C项不属于。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为无色可燃气体,难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苯,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杀虫剂是指用以防治害虫的化学制剂,包括有机杀虫剂、无机杀虫剂、植物性杀虫剂、矿物油杀虫剂等。

D项属于。指甲油是易燃液体,含有成膜剂、着色剂、悬浮剂、溶剂、活性添加剂等成分。香蕉水是由多种有机溶剂(酯、醇、酮、芳香烃)配制而成的溶液,无色透明,极易挥发与燃烧。

故本题选D

39.【答案】B

解析:A项不选。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电缆等。其不是食品保鲜膜的主要化学成分。

B项当选。食品保鲜膜是以聚乙烯或聚丙烯、树脂等为主要原料,经吹膜加工制成的一次性生活用品。食品保鲜膜能减缓食品中水分的蒸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冰箱中食物间串味的问题,具有保鲜、保洁等特点。

C项不选。聚苯乙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具有优良的绝热、绝缘和透明性,但性脆,低温易开裂。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温度的一次性容器,如一次性泡沫饭盒等。其不是食品保鲜膜的主要化学成分。

D项不选。硝化纤维素是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纤维状聚合物,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军用方面主要集中在炸药生产行业,民用方面用于涂料、油墨、皮革、电影胶片等领域。其不是食品保鲜膜的主要化学成分。

故本题选B

40.【答案】C

解析:A项不选。聚氯乙烯(PVC),可塑性优良,价格低,多用于制造水管、雨衣、书包、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使用很普遍。但其熔点只有81 ℃,处于高温时易释放出有害物质,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聚氯乙烯不能放入微波炉中加热。

B项不选。聚乙烯(PE),白色半透明,中等强度,无毒,对人体无害,常与其他塑料制品制成复合薄膜。但其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发生分解。聚乙烯不能放入微波炉中加热。

C项当选。聚丙烯(PP),无味,无毒,耐热性能好,多用于制造水桶、垃圾桶、箩筐、篮子和食物容器等。其熔点高达167 ℃,是可以放进微波炉中加热的塑料制品,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

D项不选。聚苯乙烯(PS),主要加工成薄膜和泡沫塑料使用,泡沫塑料多用于制造常见的碗装泡面盒、快餐盒等。其不耐高温,不能放进微波炉中加热,否则会因温度过高而释出有毒的化学物质。

故本题选C

二、多项选择题

41.【答案】CD

解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一种变化类型。化学变化发生时,物质的化学组成、性质、特征均改变,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AB两项不涉及。物理变化通常是指物质仅改变其物理性质(如聚集状态、密度、溶解度、电导率等),而不改变其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即无新物质产生。咖啡豆被研磨成咖啡粉和刹车时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项涉及。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红褐色沉淀,即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项涉及。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们可以和醋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因此食醋可以去除水垢。

故本题选CD

42.【答案】ACD

解析:A项说法错误。石英除了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还能用于制作耐火材料、玻璃等。

B项说法正确。“地沟油”对胃、肠、肝、心血管等都会有损害,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地沟油”为酯类物质,能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用来制造肥皂。

C项说法错误。从海水中提取蒸馏水为物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

D项说法错误。食品添加剂应适量添加,过量添加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故本题选ACD

43.【答案】ABCD

解析:因为草木灰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烬,所以但凡植物所含的矿质元素,草木灰中几乎都含有。草木灰中含有的元素包括钾、磷、钙、镁、硅、硫、铁、锰、铜、锌、硼、钼等。此外,草木灰中还含有铯盐。铯盐在土壤中的含量非常稀少,但植物可以把它吸收、浓集,储存在细胞里。故本题选ABCD

44.【答案】ACD

解析:茶垢是由于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物质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的。使用金属制的茶隔时,会产生茶垢,如用中性清洁剂也洗不掉,可用醋浸泡,或用漂白剂浸泡。同时,可用牙膏或打碎的鸡蛋壳擦洗,再用清水冲净即可。茶垢沉积已久不好清洗,直接用清水泡并不能有效清除茶垢。故本题选ACD

45.【答案】ABCD

解析:植入体内的金属材料是浸泡在血液、淋巴液、关节润滑液等体液之中使用的。体液含有有机酸、无机盐,存在Na+K+Ca2+Cl-等离子,属于电解质。生物金属材料使用时间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因此生物金属材料首先要具备与人体组织和体液有良好的适应性(无毒,不引起变态反应和异常新陈代谢,对组织无刺激性),同时还要有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金属离子不随血液转移,在体内生物环境中不发生变化,不受生物酶的影响)。生物金属材料要承受人体的各种机械动作,因此在力学上应具有适宜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疲劳性。故本题选ABCD

46.【答案】BC

解析:蛋白质变性作用是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改变其分子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作用,一般认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有了改变或遭到破坏,都是变性的结果。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丙酮等。故本题选BC

47.【答案】ACD

解析:ACD三项当选。火药属于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有硫黄、硝石、木炭等。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

B项不选。硫酸是硫最重要的含氧酸。火药中不含有硫酸。

故本题选ACD

48.【答案】BCD

解析:A项不选。铁与锂是两种不同的元素,不可以从金属铁中获取锂。

B项当选。目前,锂通常是通过太阳能蒸发技术从南美洲的盐水中获取的,这是一个成本高昂的过程,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在此过程中流失了大部分锂。

CD两项当选。除了盐水之外,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中产生的废水也含有锂,但至今仍未开发。

故本题选BCD

49.【答案】ABCD

解析:A项当选。钾是一种银白色的软质金属,其化学性质极为活泼。金属钾可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大量热量,容易引起爆炸。

B项当选。汽油是轻于水且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若用水扑救则汽油会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

C项当选。浓硫酸与水发生反应会放出大量热量,灼伤人体。

D项当选。熔化的钢水不能用水扑救。因为钢水的温度约在1600 ℃,而水蒸气的温度在1000 ℃以上时能分解出氢气和氧气,容易引起爆炸。

故本题选ABCD

50.【答案】ABD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

A项当选。黄芪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

B项当选。棉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

C项不选。陶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是无机物。

D项当选。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

故本题选ABD

(责任编辑:雷炜)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