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题特训二基础科学【生物常识】
生物常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退田还湖”是将围垦湖边或湖内淤地改造成的农田恢复为湖面的工程措施。内陆湖泊具有调节江河流量的作用,有利于生态平衡。“退田还湖”“人水和谐”均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其目的在于修复生态系统。故本题选B。
2.【答案】D。
解析: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光合细菌与化能合成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植物与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某些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如硝化细菌通过将氨氧转化为硝酸盐的方式,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光合细菌属于生产者。
分解者又称“还原者”,它们是一类异养生物,以各种细菌(寄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的细菌属于分解者)和真菌为主,也包含蜣螂、蚯蚓等腐生动物。蚯蚓属于分解者。
消费者指以动植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其范围非常广,包括了几乎所有动物和部分微生物。消费者通过捕食和寄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能量。其中,以生产者为食的消费者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被称为次级消费者,其后还有三级消费者与四级消费者。同一种消费者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可能同时具备多个级别,杂食性动物尤为如此。它们可能既吃植物(充当初级消费者)又吃各种食草动物(充当次级消费者)。有些生物的消费者级别还会随季节而变化。蚕和虾属于消费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
故本题选D。
3.【答案】A。
解析:A项当选。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B项不选。氨基酸是含有碱性氨基和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C项不选。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项不选。液态水就是常用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无毒,可饮用。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故本题选A。
4.【答案】D。
解析: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占体重的60%~7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故本题选D。
5.【答案】C。
解析:细胞呼吸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生成许多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过程。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故本题选C。
6.【答案】B。
解析:DNA分子属于双螺旋结构,由两条平行的链组成。DNA每条单链由脱氧核糖、核苷酸和磷酸构成,而核苷酸由碱基构成。故本题选B。
7.【答案】A。
解析:A项当选。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
B项不选。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有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C项不选。巨噬细胞是结缔组织内细胞成分之一。在正常的组织内,巨噬细胞常伸展成不活动的固定巨噬细胞;当有外物入侵或在炎症时,巨噬细胞就转变为活泼运动的游离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外物的能力。
D项不选。白蛋白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营养与渗透压。
故本题选A。
8.【答案】C。
解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NA上有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这些片段叫作基因。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包含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片段。故本题选C。
9.【答案】B。
解析: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子代在生长活力、育性和种子产量等方面都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故本题选B。
10.【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培育运用了基因重组,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故本题选C。
11.【答案】D。
解析: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的。
A项叙述正确。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项叙述正确。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说明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项叙述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项叙述错误。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高茎豌豆是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是由环境决定的。
故本题选D。
12.【答案】C。
解析: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人群中每个人携带5~6种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随机婚配(非近亲婚配)时,由于夫妇两人无血缘关系,相同的基因很少,他们所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不同,因而不易形成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体(患者)。而在近亲结婚时,夫妇两人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容易在子代相遇,而使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升高。故本题选C。
13.【答案】B。
解析:现代生物学研究显示,生物的演化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变异与物种演化现象一般是由于基因的重组或突变,“不同的父母”或“不同生物的融合”可能偶尔会产生新的物种,但这并不是“生物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基因的重组或突变是遗传变异与物种演化的重要原因。故本题选B。
14.【答案】C。
解析: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故本题选C。
15.【答案】B。
解析:果酒的制作利用的是酵母菌的发酵,酵母菌为真核细胞生物,排除A;果醋发酵利用的是醋酸菌的发酵,醋酸菌为好氧细菌,制作过程中需要有氧条件,排除D;果酒、果醋的酿制不需要高温高压灭菌,排除C。故本题选B。
16.【答案】B。
解析:树木落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树木对低温、干旱气候的一种适应性。秋天气温下降,光照时间缩短,树木根系的吸收和叶片的光合作用下降,不能满足树木生长发育。这时,树叶中的水分蒸发很快,但树根吸收水分的能力却大大下降,所以水分和养料供应不足。树木选择了“抛弃”树叶的方法,来减少水分蒸发,维持体内水分和养分,安全度过寒冷干燥的秋冬季节。故本题选B。
17.【答案】A。
解析:沙漠地区水分缺乏,植物叶片退化,可以减少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根系发达,可以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这两点可以帮助植物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因此一般生长在沙漠地区的植物叶片较小,根系发达。故本题选A。
18.【答案】B。
解析:霜降尤其是冬至之后,青菜里的淀粉在植株内淀粉酶的作用下,通过水解作用变成麦芽糖,麦芽糖又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变成葡萄糖。故在霜降以后,青菜、萝卜等吃起来味道甜美。故本题选B。
19.【答案】B。
解析:蜜蜂以群体为单位生存和发展,社会性程度较高。蜂群中任何个体都不能离开群体独立生活。蜂群通常由两种性别的三种类型蜜蜂个体组成,即蜂王、工蜂和雄蜂。这三种类型蜜蜂,在蜜蜂学中统称为“三型蜂”。故本题选B。
20.【答案】D。
解析:鸟类有雌鸟和雄鸟之分,雌雄鸟通过交配使得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体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当雌鸟产下受精卵(即鸟卵)后,胚胎要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鸡卵是一种鸟卵。鸟卵由卵壳、气室、系带、卵白、胚盘、卵黄、卵黄膜等构成。其中,气室有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的作用;卵壳位于最外面,较坚硬,对卵起到保护作用,也可以通过气孔跟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卵白位于卵黄外,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与水分;鸟卵中的大部分蛋白质集中在卵黄,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卵黄提供。故本题选D。
21.【答案】A。
解析:多数鱼类背部发黑、腹部发白,其原因是长期进化形成的保护色。这样从上看近于水的深色、从下看近于天的浅色,可以防止被上方的捕食者发现,也避免被下面的捕食者发现。故本题选A。
22.【答案】B。
解析:小鸡没有牙齿,食物都是囫囵吞下,吃到肚子里的一些食物因没经过牙齿的咀嚼而不能被消化,它们的胃需要依靠石子摩擦才可以消化食物。因此,小鸡自己会吃一些石子帮助消化。故本题选B。
23.【答案】C。
解析:A项说法正确。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
B项说法正确。大熊猫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C项说法错误。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习性。即使气温在零度以下,它们也能够在雪中活动。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D项说法正确。2021年7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故本题选C。
24.【答案】A。
解析:生物钟是决定生物生命活动节律的内在定时系统。生物通过生物钟量度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昼夜光暗变化等),并调节自身生理活动的节律。动物常常靠迁移和冬眠躲过不利季节,而在有利季节进行生殖。对有些动物来说,行为的年周期变化是由体内的生物钟决定的。例如,庭园林莺、亚高山林莺和暗绿柳莺都进行长距离的迁飞,这些小型鸣禽的体重、换羽、睾丸大小和食物选择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欧洲进行繁殖的种群,通常飞越撒哈拉大沙漠到非洲南部越冬。故本题选A。
25.【答案】C。
解析:A项属于。跳蝻是蝗虫的幼虫,蝗虫属于昆虫。
B项属于。水虿是蜻蜓的幼虫,蜻蜓属于昆虫。
C项不属于。蝌蚪是蛙、蟾、螈、鲵等两栖动物的幼体,并非昆虫的幼虫。
D项属于。孑孓是蚊子的幼虫,蚊子属于昆虫。
故本题选C。
26.【答案】D。
解析:A、B、C三项属于。“五脏六腑”为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五种器官。
D项不属于。“六腑”指的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故本题选D。
27.【答案】D。
解析:肝脏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消化、吸收、排泄、生物转化以及各类物质的代谢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物质新陈代谢中枢”。故本题选D。
28.【答案】A。
解析:人体的器官是皮肤;人体的淋巴器官是脾;人体的外分泌腺是肝脏;人体最重要的内脏器官是心脏。故本题选A。
29.【答案】B。
解析:舌头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感受甜味和味觉细胞多集中在舌尖,所以舌尖对甜味最敏感。同样的道理,舌的两侧后部对酸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前部对咸味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最敏感。故本题选B。
30.【答案】A。
解析:A项当选。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易出现头发干枯、皮肤粗糙、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及失眠等症状。长期严重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干眼症和夜盲症,甚至导致失明。
B项不选。维生素B1是B族维生素之一。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周围神经末梢有发炎和退化现象,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心力衰竭、下肢水肿等症状。
C项不选。维生素B2是B族维生素之一。缺乏维生素B2,易出现口腔、唇、皮肤、生殖器的炎症和机能障碍。
D项不选。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易出现伤口不易愈合、虚弱、牙龈出血、舌苔厚重等症状。
故本题选A。
31.【答案】D。
解析: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供给机体热能的主要营养素,所以又称生热营养素或三大热能营养素。它们都由碳、氢和氧等元素组成,在体内经过氧化可能产生热量。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机体的构造成分,但不可缺少。故本题选D。
32.【答案】D。
解析:维生素D是人类生命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体内钙平衡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维生素D直接或间接地参与骨内进行的所有过程:骨细胞的增殖分化,骨基质的形成、成熟和钙化,骨质的重吸收,等等。其对骨钙、磷的沉积与释放,对体液酸碱度的调节,对骨的结构和物理性都有直接的影响。婴儿缺乏维生素D将引起佝偻病;成人,尤其是孕妇、乳母和老人,缺乏维生素D将引起已成熟的骨骼脱钙而发生骨质软化和骨质疏松。故本题选D。
33.【答案】A。
解析:A项当选。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白色固体,它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在人体内能直接参与新陈代谢过程,而且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B项不选。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C项不选。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与生命及其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
D项不选。脂类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之一,供给机体所需的能量、提供机体所需的脂肪酸,是人体细胞组织的组成成分。人体每天需要摄取一定量的脂类物质,但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故本题选A。
34.【答案】D。
解析:A项不选。维生素B是B族维生素的总称,它们常常来自相同的食物,如酵母等。其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B项不选。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功能是促进性激素分泌,使女性的雌激素浓度升高,生育能力,预防流产。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水果、蔬菜、坚果、瘦肉、乳类、蛋类、压榨植物油、柑橘皮等。B项与题意不符。
C项不选。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功能是维持视觉、维持皮肤黏膜完整性、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生殖功能、促进血红蛋白生成、增加食物中铁的摄取等。根据食物分类,维生素A有三类食物来源:①动物性食物,如鱼肝油、鸡蛋等;②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深绿色或红黄色的水果、蔬菜,如杧果、胡萝卜、红心红薯、辣椒和柿子等;③药食同源的食物,如车前子、防风、紫苏、藿香、枸杞子等。C项与题意不符。
D项当选。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植物性食物如谷类、水果和蔬菜几乎不含维生素D,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鱼肝油、肝、蛋黄、奶类。维生素D可防止佝偻病。
故本题选D。
35.【答案】A。
解析:A项当选。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缺碘引起的,可以通过多吃海带等高碘食物来预防。在碘盐普及以前,我国一些地区存在这一疾病。
B项不选。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以及体重减少的病症。
C项不选。甲状腺炎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一类累及甲状腺的异质性疾病。其病因不同,会造成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较大,甲状腺功能可正常,可亢进,可减退,有时在病程中三种功能异常均可发生。
D项不选。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同甲状腺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故本题选A。
二、多项选择题
36.【答案】ABD。
解析: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植物的茎叶上,是植物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快速流动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故本题选ABD。
37.【答案】BC。
解析:A型血的表现形式是AA、Ai,如果父母都是A型血,那么子女的血型有可能是AA、Ai或者ii,即A型血和O型血,不会出现B型血和AB型血。故本题选BC。
38.【答案】ABC。
解析:A项说法错误。动物在冬眠前大量进食获得营养,有相当多的部分转化为脂肪储存,在冬眠时,以消耗脂肪能量为主。
B项说法错误。一般动物在冬眠前的体重,都比平时增加1~2倍,冬眠之后,体重会逐渐减轻。
C项说法错误。具有冬眠习性的动物有很多,一些小型哺乳动物也有冬眠习性,如鼠类、蝙蝠、獾类、貂类、刺猬等。大型哺乳动物中仅有熊类有冬眠的习性,如黑熊、棕熊、马熊、北极白熊等。
D项说法正确。冬眠的长短是不固定的,随动物而异。
故本题选ABC。
39.【答案】AC。
解析:A项说法错误。青霉菌属真菌的一种,是真核细胞。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由青霉菌发酵产生,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如细菌性肺炎、淋病等。但对于病毒、朊毒体等结构简单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没有效用。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传染病,青霉素对流感病毒不起作用。
B项说法正确。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清洁能源,可燃烧。在无氧条件下,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通过发酵把人类粪便、禽畜粪便和秸秆等物质分解,产生甲烷。甲烷菌是单细胞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细菌。
C项说法错误。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肝的病原体,为DN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比DNA少一条分子链,它的结构并不完整,很容易变异,一旦进入人体发生变异,就会混进正常的细胞里,体内的免疫细胞无法准确识别出它们,也就不能把它们消灭掉。冠状病毒主要攻击人的上呼吸道以及下呼吸道,进入人体后还会产生新成员,最终使感染者出现肺炎。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不能独立存活。
D项说法正确。臭豆腐和酱油都属于豆类发酵制品,制作臭豆腐主要用到毛霉菌,制作酱油主要用到曲霉菌。霉菌是真菌的一种,其菌丝体较发达,在食品工业中用途广泛,常见的霉菌包括毛霉菌、曲霉菌、根霉菌等。
故本题选AC。
40.【答案】AB。
解析:汞元素会破坏人的大脑神经、视力;铅元素有毒,摄入过多,会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铁元素会患缺铁性贫血;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碘元素会患甲状腺肿大。故本题选AB。
三、判断题
41.【答案】B。
解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而矿物质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称无机盐。故本题判断错误。
42.【答案】B。
解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故本题判断错误。
43.【答案】A。
解析:核酸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故本题判断正确。
44.【答案】A。
解析:生物的遗传是指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的现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体现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故本题判断正确。
45.【答案】A。
解析:防腐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是一种抑制物质腐败的药剂。故本题判断正确。
46.【答案】A。
解析:长江江豚是目前我国内陆水域中的一种水生哺乳动物,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指标物种,也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故本题判断正确。
47.【答案】B。
解析:大多数种子(中光种子)的萌发都不受光照的影响,其萌发的营养物质来源本身就储存在胚乳或子叶的有机物;只有少数的植物种子(需光种子),如莴苣、紫苏、胡萝卜、桦木以及多种杂草种子,它们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萌发良好,在黑暗中则不能发芽或发芽不好。故本题判断错误。
48.【答案】A。
解析: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动物和人体内三大调节系统,三大系统之间进行着直接的双向交流,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故本题判断正确。
49.【答案】B。
解析: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不是人类的生命物质基础。蛋白质是人类的生命物质基础。故本题判断错误。
50.【答案】A。
解析: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磷和钙都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人体内由于缺乏磷而出现的症状包括厌食症、贫血、肌无力、骨痛、全身虚弱等。故本题判断正确。
(责任编辑:雷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