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面试解析-高中历史-《东汉的兴衰》-教案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教师资格面试解析-高中历史-《东汉的兴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表格,归纳整理“光武中兴”主要内容,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史料研读,坚持“论从史出”原则,分析两汉衰亡的原因。

3.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及史实,理解民生和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

难点:两汉衰亡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式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刘邦建立西汉后,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

教师继续引导: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西汉政权像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无药可救,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下,历史将走向何处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东汉之兴

1.王莽政权

教师提问:西汉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那王莽能否挽救西汉盛世的危局?

学生结合教材归纳:王莽改革措施不切实际,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统治末年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爆发了赤眉、绿林军农民大起义。23年政权被推翻。

2.光武中兴

教师提问:王莽政权被推翻后,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为了巩固统治,刘秀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学生根据教材梳理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归纳,并在PPT上展示表格。

之后教师运用讲授法,带领学生分析各项措施的作用,强调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

 

教师资格面试解析-高中历史-《东汉的兴衰》-教案

(二)东汉之衰

1.原因

教师提问:中兴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东汉中期以后社会走向动乱,其原因有哪些?

学生根据教材总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以致出现了“党锢之祸”;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结果

教师讲解:伴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东汉多个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虽然相继被击破,但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三)两汉衰亡的原因

教师展示史料,提问:比较西汉与东汉衰亡的原因有什么相似之处?

教师资格面试解析-高中历史-《东汉的兴衰》-教案

学生阅读史料,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回答,师生总结:

材料一→西汉:政治腐败、赋税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二→东汉: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生活奢华,加剧了阶级矛盾;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大,削弱了中央集权。

相似之处: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尖锐等。

教师继续提问:西汉与东汉都是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走向衰落,这给后世留下怎样的历史教训呢?

学生结合现实进行思考,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因此统治者要重视民生、防止贫富差距过大;选贤任能,加强廉政建设等等。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

作业:就你所了解的关于汉光武帝的事例,写篇历史小论文,谈谈你对汉光武帝的看法。

四、板书设计

教师资格面试解析-高中历史-《东汉的兴衰》-教案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梁春玮
行测理科

深耕数资13年,方法技巧多

尚迎春
面试

经验丰富,重点突出,面试明师

刘婉婷
面试

深耕面试8年,霸气正能量

刘嘉宁
判断推理

深耕判断10年,人美实力强

车轩
行测理科

骨干师资,8年教学经验

李艳
面试

聚焦学员,6年面试深耕经验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