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题特训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其本质是抽象劳动。故本题选B。
2.【答案】A。
解析:A项符合题意。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B项不符合题意。供求规律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它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其基础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必须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适应。供求关系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对立统一。供求规律是供求关系变化的基本法则。
C项不符合题意。竞争规律是指商品经济中各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获得的经济效益,互相争取有利的投资场所和销售条件的客观必然性。它和价值规律一样,都是商品经济固有的规律。
D项不符合题意。价格规律是指在一定或特定的时间内,某一商品或某类商品,所表现出来的价格波动,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故本题选A。
3.【答案】D。
解析: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的职能有五种: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最基本的两项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故本题选D。
4.【答案】B。
解析: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故本题选B。
5.【答案】A。
解析: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故本题选A。
6.【答案】C。
解析:A、D两项不选。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强调的是交换。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是指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的,强调的是资源配置方式。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能产生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B项不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C项当选。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封闭、保守;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本质上是交换;开放、进取;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
故本题选C。
7.【答案】D。
解析:在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随着商品交换从偶然的行为逐步扩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商品的价值形式也逐步发展。其从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这种价值形式可用等式表示:1只羊=2把斧子),发展到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这种价值形式可用等式表示:1只羊=2把斧子或1匹布或5千克茶叶),再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这种价值形式可用等式表示:2把斧子或1匹布或5千克茶叶=1只羊),最后发展到货币形式(这种价值形式可用等式表示:2把斧子或1匹布或5千克茶叶=1两黄金)。“一头牛=两只羊”是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的表达。故本题选D。
8.【答案】C。
解析: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故本题选C。
9.【答案】C。
解析: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即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可变资本指的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故本题选C。
10.【答案】D。
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包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其中,利润是其他各种形式的基础。故本题选D。
11.【答案】C。
解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题干中的面包、饮用水、药品等属于救灾物资,不用于交换,因此不属于商品。故本题选C。
12.【答案】C。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交换媒介以实现商品价值的职能。题干没有体现流通手段的职能。
B项不符合题意。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题干没有体现支付手段的职能。
C项符合题意。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其他一切商品是否具有价值和衡量其价值量大小的职能。标价499元是衡量裙子的价值,体现了货币价值尺度的职能。
D项不符合题意。世界货币是指被各国普遍接受、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世界货币不仅是商品的价值尺度,还是国际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财富转移手段。题干没有体现世界货币的职能。
故本题选C。
13.【答案】A。
解析:A项当选。“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对病人却具有直接的价值。”这说明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会根据不同主体需要和要求的不同或者同一个主体需要和要求的变化而发生转移,即价值具有主体性。
B项不选。价值的客观性是价值属性的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三点:客体的属性是客观的,主体的需要具有客观基础,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也是客观的。
C项不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具有社会性是指人类劳动必须为人类社会所接受,也就是社会或其他人需要你的劳动,你的劳动才有价值。价值具有历史性是指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类社会对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
D项不选。价值具有多维性是指每个主体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这就要求人们在创造或实现价值时,必须对某一价值物的价值做全面的考察,以决定取舍。
故本题选A。
14.【答案】C。
解析: A、B、D三项不选。这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不是商品价格不能无限制上涨或者下跌的原因。
C项当选。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上下波动。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论商品价格怎样上涨或者下跌,也不能脱离其价值而没有节制。
故本题选C。
15.【答案】A。
解析:A项当选。支付手段是指货币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手段,例如缴纳税金、交纳租金、发放工资等。付款中存在债权与债务关系,体现了支付手段职能。
B项不选。流通手段是指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要求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题干中付款与买礼物没有同时发生,因此不属于流通手段。
C项不选。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表现其他一切商品是否具有价值和衡量其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
D项不选。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
故本题选A。
16.【答案】C。
解析:A项不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对上衣来说,裁缝自己穿,上衣虽是劳动产品,但未实现交换,未体现价值的作用。
B、D两项不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题干强调的是使用价值,而非抽象劳动。
C项当选。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衣服被穿,体现的是衣服的使用价值。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故本题选C。
17.【答案】B。
解析:A项不选。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去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把一定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即标价)。
B项当选。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主要表现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本题中,小明用5000元在商场买了一台电脑,体现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C项不选。支付手段是指在赊购赊销情况下,用于清偿债务、交纳租金、缴纳税金和发放工资等,主要表现为钱货分离。
D项不选。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加以贮藏,主要表现为把金银存进银行。
故本题选B。
18.【答案】D。
解析:价值尺度指货币表现其他一切商品是否具有价值和衡量其价值量大小的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故本题选D。
19.【答案】B。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流通手段是指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这一职能必须是现实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题干中的货币没有涉及商品交换,只是观念上的货币,因此没有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B项符合题意。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题干中的团购价就是标明商品价格,体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C项不符合题意。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因商品赊账买卖而发生的延期支付的手段。题干没有涉及赊账买卖的内容,因此未体现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D项不符合题意。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银货币。题干中的货币未退出流通领域,也不是足值的金银货币,没有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故本题选B。
20.【答案】D。
解析:A项不选。商品生产是社会生产,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因而商品的价值量也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B项不选。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有意义,所以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才有价值。题干中的“物有所值”“货真价实”强调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该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
C项不选。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项当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也不会成为商品。要使高价月饼物有所值,就是强调要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符。
故本题选D。
21.【答案】D。
解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
A、B两项不选。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其在题干中无法体现。
C项不选,D项当选。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原价为4999元”体现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是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手段,缴纳税金、交纳租金、发放工资等体现了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其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流通手段是指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要求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最终支付了4399元”体现的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故本题选D。
22.【答案】C。
解析:A、D两项不选,C项当选。ETC这一路桥收费方式只是改变了货币支付的具体方式,用于支付的仍然是货币,并没有弱化货币的作用,也没有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
B项不选。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的职能,如支付工资、清偿债务。路桥收费中,货币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
故本题选C。
23.【答案】B。
解析:B项当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或载体,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缺一就不称其为商品。选项中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软件的有用性,或者说是软件的使用价值。
A、C、D三项不选。A项软件磁盘本身指的是商品本身,C项购买软件的货币、D项应用软件的计算机是外在于软件这一商品的另外物品,不符合题干中要求。
故本题选B。
24.【答案】B。
解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小李将苹果赠予小王,而不是用苹果与小王交换车费,所以此时苹果不是商品。只要不被用于交换的物品就不是商品,而不在乎是否被等价交换。故本题选B。
25.【答案】C。
解析:A、B两项说法错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主要表现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扫二维码支付”,只是没有实物货币,即减少了现金的使用,仍然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仍然充当着商品交换的媒介,体现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C项说法正确。扫描二维码支付,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减少了社会上的现金流通量。
D项说法错误。移动支付需要依托银行系统,要将钱转到移动支付平台上,才能完成支付。
故本题选C。
26.【答案】C。
解析:货币职能是指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
A项不选。价值尺度是指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正如衡量长度的尺子本身有长度,称东西的砝码本身有重量一样,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充当价值尺度。题干中各国扩大黄金储量,没有体现黄金作为货币可以衡量商品价值的职能。
B项不选。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此时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题干中各国扩大黄金储量,没有用黄金购买商品,没有体现黄金的流通手段职能。
C项当选。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题干中世界各国扩大了本国的黄金储量,此时的黄金已经退出了流通领域,黄金凭借其本身具有的价值,实现的是其贮藏手段职能。
D项不选。支付手段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它是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题干没有体现货币的支付手段。
故本题选C。
27.【答案】C。
解析: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蚂蚁之所以具有价格,并且能用于买卖,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价值。蚂蚁具有价值的原因就在于捕捉蚂蚁消耗了一般人类劳动。故本题选C。
28.【答案】C。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某个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资本家由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叫作超额剩余价值。
A、B两项不选。即便甲厂因引进先进生产线使得生产效率超过乙厂,其生产的知名服装的价值量并没有变化,因为该知名服装的价值量并不是由甲厂的生产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服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项当选,D项不选。甲厂了生产效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因此甲厂获得的剩余价值增加。
故本题选C。
29.【答案】D。
解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一种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那它也就不是商品。一件产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生产这一产品所消耗的劳动也就不能形成价值,因而该产品也不能成为商品。在选择出行路线时既考虑到出行方式的价格,也考虑到出行花费的时间,这属于既关注商品价值,又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故本题选D。
30.【答案】B。
解析:根据价值规律可知,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样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商品价值量也就越低,价格就越便宜。若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价格从300元下降为200元,则表明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了。设生产率X%,则:300/(1+X%)=200。经计算可知,X%=50%。故本题选B。
31.【答案】A。
解析: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作为贮藏收单的货币,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发挥着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题干中“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指的是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故本题选A。
32.【答案】C。
解析:A项不选。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但其价格往往又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按价值决定的价格出售商品并不会使商品具有竞争力,无法扩大商品的销量,使商品卖出好价钱。
B项不选。“打击同行,争取独占市场”是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C项当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的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可以扩大商品的销量,有助于商品卖出好价钱。
D项不选。供求影响价格,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商品的价格下跌。市场上该种商品丰裕的时候,该商品价格下跌,无法卖出好价钱。
故本题选C。
33.【答案】A。
解析:A项当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题干中的付费内容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属于商品。
B项不选。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使用价值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未必有价值。使用价值不能决定价值。
C项不选。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价格不会无限制上升或下降。
D项不选。任何商品都有价值,但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故本题选A。
34.【答案】C。
解析: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生产成本是由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题干中生产该手机的不变资本是3000元,可变资本是1000元,生产成本是4000元,平均利润是4000(生产成本)×20%(平均利润率)=800元,所以该手机的生产价格是4000+800=4800元。故本题选C。
35.【答案】B。
解析: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其中,m′代表剩余价值率,m代表剩余价值,v代表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本题中,剩余价值为200万,可变资本为400万,二者之比的剩余价值率是50%。故本题选B。
二、多项选择题
36.【答案】AD。
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A项属于。树苗是劳动产品,而且是购买(即用于交换)而来的,属于商品。
B项不属于。小明做的家务可以看作是劳动产品,但未用于交换,尽管有妈妈的金钱奖励,但不是建立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的,不属于商品。
C项不属于。歌手的慈善演出可看作是劳动产品,但未用于交换,不属于商品。
D项属于。在旅游景区购买的纪念品是劳动产品,而且是购买(即用于交换)而来的,属于商品。
故本题选AD。
37.【答案】AD。
解析:A、D两项正确。题干描述了生产成本大幅攀升以及周期性的原因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这反映了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说明市场机制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B项错误。生产成本导致价格上涨,对于生产者而言不一定会获得更多利润。
C项错误。农产品的价值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故本题选AD。
38.【答案】ABCD。
解析:A、B两项理解正确。资本主义生产本质是资本家榨取和无偿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过程,所以资产阶级与工人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奴役与被奴役、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C项理解正确。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也就是榨取和占有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
D项理解正确。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虽然与奴隶不同,人身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地处理自己的劳动力,但是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为了生存只能出卖劳动力。雇佣工人就是雇佣奴隶,是依赖于资本的奴隶,是受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奴役的。从劳动者受剥削、受奴役这一点上说,资本主义社会和奴隶社会本质上一样。
故本题选ABCD。
39.【答案】ABD。
解析:A项当选。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商品能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时的量的比例。
B项当选,C项不选。任何商品都有价值,但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的交换表现出来的,也就是通过交换价值体现出来的,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的大小由价值决定。
D项当选。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商品的价值则是同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种属性,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属性决定另一个属性或互为前提的关系。
故本题选ABD。
40.【答案】ABC。
解析:A项认识正确。创造性劳动是社会进步、民族繁荣富强的力量源泉。在当今时代,创造性劳动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B、C两项认识正确。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劳动创造文明,创造辉煌。劳动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
D项认识错误。劳动价值论是论证商品价值由抽象劳动创造的科学理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确给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政治经济学家们给予科学的解答,但是没有任何事实证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
故本题选ABC。
三、判断题
41.【答案】A。
解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所有者以货币作为媒介进行交换,也就是说货币的本质也是一种商品。故本题判断正确。
42.【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还包括“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故本题判断错误。
43.【答案】B。
解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因此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同一商品的这两个属性。故本题判断错误。
44.【答案】B。
解析: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故本题判断错误。
45.【答案】A。
解析: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重商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在其名著《赋税论》中提出,地租是劳动产品扣除生产投入维持劳动者生活必需后的余额,其实质是剩余劳动的产物和剩余价值的真正形态。 故本题判断正确。
46.【答案】A。
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主要是商品生产技术的对比,优胜劣汰,以此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本题判断正确。
47.【答案】A。
解析: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与纸钞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数字人民币仍然是货币,只是货币形式为数字,它不会改变货币的本质。数字人民币的流通可以减少纸币的发行,从而降低纸币的发行成本。故本题判断正确。
48.【答案】B。
解析: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其劳动的关系。故本题判断错误。
49.【答案】B。
解析: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也随之,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以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会下降。故本题判断错误。
50.【答案】A。
解析: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的,只有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了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劳动力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的一部分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关键。故本题判断正确。
(责任编辑:雷炜)
- 2025四川宜宾市屏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第一次招聘临聘人员3人公告
- 2025广东省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清远市佛冈县)资格审核公告
- 2025广东省林业局所属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参加面试人员名单公告
- 2025广东中山市水务局所属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面试有关事项的公告
- 2025广东省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清远考区(清城区)面试对象资格审核通知
- 2025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面试公告
- 2025年上半年四川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考核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资格审核进入笔试人员名单公告
- 2025年监利市总工会公开招聘3名工会协理员公告
- 2025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招聘递补进入面试人员名单(第二批)
- 2025中国民用航空局审计中心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