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整治网络直播乱象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热点背景
国家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要求以集中整治“色、丑、怪、假、俗、赌”等违法违规内容呈现乱象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重点环节功能,从严整治功能失范、“网红乱象”、打赏失度、违规营利、恶意营销等突出问题。
事业单位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从严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的乱象。
[综合分析]
随着各类社交媒体的兴起,直播成为年轻人的新型生活方式,网络直播的门槛越来越低。由于对新生事物缺乏及时的监管,网络直播野蛮生长,直播内容的泥沙俱下,为了赚取流量置公共秩序和他人隐私于不顾。种种无底线的直播行为,令人们大跌眼镜,也严重挑战着社会的公序良俗,给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具体问题如下:
1.打赏问题。MCN机构、网络主播等扮演或操纵“假粉丝”豪刷礼物,骗取其他用户跟风打赏行为;违规求助粉丝刷礼物、语言刺激等烘托PK打赏氛围,诱导用户冲动打赏行为。部分网络主播明知或应知对方是未成年人,依旧打着送礼物等各种幌子哄骗未成年人打赏行为。
2.恶意营销。编造虚假人设,通过编造故事、摆拍作秀等手段,营造名媛人设,进行炒作引流;营造“卖惨”人设,博取同情进行商品推广;营造人设,打着分享学、职场经验旗号,实则宣扬厚黑学、金钱至上理念;对热点事件、人物、话题进行“反蹭”,罔顾事实对热点事件、人物进行恶意调侃、抨击,甚至无中生有、编造谣言。3.违规营利。营销带货虚假宣传,直播、短视频“图文不符”、带货商品与实际货品不一致;直播、短视频带货中对产品效果、交易数据、用户评价等进行夸大或造假行为;网络主播或账号运营者借助他人、MCN机构、第三方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直播间、短视频恶意借未成年人出镜牟利,恶意借患病或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进行带货牟利。
[参考对策]
1.主播要遵守职业规范。要有良知和操守,懂得敬畏法律和群众,另外,要严格选品,把好质量关,要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心理。
2.相关平台要加大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对于直播带货造假的主播要零容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的活动,肃清网络环境。
3.消费者不要有占便宜的心理。要去正规平台和厂家进行购买,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遇到侵权情况,要积极维权,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4.相关品牌方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要以消费者利益为中心,时时刻刻把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体验感放在首位。
(责任编辑:李明)
- 2025四川遂宁市大英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市场化招聘县属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拟聘用人员公示
- 2025吉林省省直事业单位招聘公告(2号)中北华大学部分岗位面试成绩通知
- 2025广西柳州市柳北区残疾人联合会招聘残联专职委员1人公告
- 2025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财政局所属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拟聘用人员公示公告
- 2024下半年四川乐山市犍为县考核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第三批拟聘人员公示
- 2025四川遂宁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局机关及代管事业单位考调笔试成绩查询及资格复审有关事宜公告
- 2025浙江丽水市直事业单位选聘人员拟聘人员公示(五)
- 2025河南南阳市县以下和部分市直事业单位招聘50人联考公告
- 2025安徽芜湖市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
- 2025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事业单位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第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