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主题回顾——法律法规
2024国考已经渐行渐近,很多考生已经投入到备考当中,尤其是很多在校大学生,会充分抓住暑期这个档口,自己的考试水平。国考当中的行测考试考查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对考生们的知识储备有很高的要求,中公教育特将近三年国考行测题目按照不同主题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让大家在备考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刷题。想拿历年试题练练手的小伙伴可以点击这里哟!>>>18套国考历年试题,让你刷题刷到手软呦!
例1
法律惩罚的正当性一定程度上源于公众朴素的道德期待。在具体执法时,不能仅仅________地依赖客观后果,进行简单归责和惩戒,而应全面考察当事人的主观认知、动机目的等情节,并综合________其社会危害性,由此来审慎决定是否启动惩罚机制。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机械 评估
B.单纯 辨别
C.盲目 分析
D.草率 判断
【答案】A。机械 评估
中公解析:第一空,由“不仅仅……而应全面考察……”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全面”构成的相反相对关系,表达“简单、不全面”之意。“盲目”比喻没有主见或没有目标,对事物认识不清。文段并未表达“盲目”之意,排除C。“草率”指轻率,不慎重,文段并未体现不慎重之意,排除D。“机械”比喻拘泥呆板;非辩证的。“单纯”意思是只顾;单一。二者均含有“简单、不全面”之意,恰当。
第二空,“评估”意思是评价;估计。“辨别”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加以区别。与“综合”“社会危害性”相搭配,“评估”更为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A。
例2
事实推定是指法官在确证基础事实之上,借助经验法则推定待证事实的一种司法认知方法,这实际上是法官价值判断的过程,受个人经验、情感、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法官进行价值判断时可能具有个体特征,价值判断联通了基础事实与推定事实,对各类事实所作的价值判断不同,得出的判决结论也将不同。因此,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事实推定价值判断的说理可判决的可接受性
B.需要对事实推定中的价值判断进行规范
C.程序正义有助于减少法官个体差异对判决的影响
D.价值判断不仅要符合形式合理性也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答案】B。需要对事实推定中的价值判断进行规范
中公解析:空缺处句子位于尾句“因此”之后,应为文段的总结句。文段首先指出事实推定是法官价值判断的过程;然后说明法官的价值判断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个体特征,且会影响判决结论。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末句总结句应针对法官价值判断影响判决结果的问题给出对策,B项“对价值判断进行规范”属于对策表述,填入衔接恰当。
A项论述价值判断的积极影响,“可判决的可接受性”无法得出,排除。C项偏离“价值判断”的话题,排除。D项“回应社会关切”无中生有,衔接突兀,排除。
故本题选B。
例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处分法》,下列哪一处分不恰当?
A.甲系某行政主管部门公务员,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被撤职
B.乙系交通运输部门公务员,交通肇事犯罪情节轻微,检察机关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乙被撤职
C.丙系某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犯盜窃罪被单处罚金,被撤职
D.丁系某公办高校事业编管理人员,犯侵占罪但被免予刑事处罚,被撤职
【答案】A。甲系某行政主管部门公务员,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被撤职
中公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2020年)第十四条规定,“公职人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开除:(一)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二)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三)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根据该法条的规定,甲某应被开除,而不是被撤职。只有在案件情况特殊,且经过上级机关批准,才可能被撤职。因此A项处分不符合法律规定,不恰当。B、C、D三项处分符合法律规定,恰当。故本题选A。
例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依据该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国家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数据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C.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D.从事数据交易中介服务的机构提供服务,应当要求数据提供方说明数据来源
【答案】A。国家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数据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
中公解析:A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2021年)第五条规定,“中央领导机构负责国家数据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因此A项说法中主体错误。
B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2021年)第十四条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需要制定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C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2021年)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D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2021年)第三十三条规定,“从事数据交易中介服务的机构提供服务,应当要求数据提供方说明数据来源,审核交易双方的身份,并留存审核、交易记录”。
故本题选A。
例5
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自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依据该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机关拟作出降低资质等级的处罚之前,应当组织听证
B.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地方性法规可补充设定
C.行政机关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书面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D.对当事人依法给予一百元以上罚款的。执法人员不得当场收缴
【答案】B。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地方性法规可补充设定
中公解析:A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第六十三条规定,“行政机关拟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一)较大数额罚款;(二)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三)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因此,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才组织听证,行政机关不主动组织听证。
B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第十二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为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地方性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C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第二十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书面委托符合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因此,行政机关不得委托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D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第六十八条规定,“依照本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一)依法给予一百元以下罚款的;(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因此,即使是一百元以上罚款,如果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也可以当场收缴。
故本题选B。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