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联考行测题库:行测主旨观点题中的“因”和“果”到底谁重要?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公安院校联考行测题库:行测主旨观点题中的“因”和“果”到底谁重要?

在具有阅读量大、题量较多特点的行测主旨观点题目中,因果文段(特点为含有“因此、故而、所以”等因果词)往往让很多同学搞不清“因”和“果”到底谁重要。所以今天中公教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因果文段的“小秘密”。我们先一起看看下面这道题。

例1

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文化信息被大量地记载于历史经典文献中,但又不仅仅局限于经典文献。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被代以相继地保存下来。传统村落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文化载体,相对于经典文献和地下挖掘出来的古物史料,传统村落所承载的有关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信息更具鲜活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实证”,是中华文明渊源有自的“活证”。我认为,它比文字、古物更能真实地反映中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生产生活方式、道德伦理观念,以及民族习俗风情。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保护传统村落对于保护民族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B.应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传承、保护民族历史文化

C.传统村落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现实体现

D.传统村落文化较之经典文献更能鲜活地展现历史

【中公解析】A。文段首先指出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不仅仅局限于经典文献,还存在于作为载体的历史文物。然后由此引出“传统村落”这一历史文化载体,说明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物可以更鲜活地记录传统文化历史信息。最后以“因此”得出结论:应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这也是文段主旨。A项强调保护传统村落有重要意义,是末句的同义转述,当选。B项强调多种途径保护民族历史文化,但未提到“传统村落”,排除;C项强调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体现,非重点,排除。D项侧重传统村落文化与经典文献的比较,未涉及“保护传统村落”的内容,排除。故本题选A。

【知识小结】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知道:当因果文段通过因果词得出结论时,那么“果”是重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是还有另一种情况:当因果文段通过因果词引出事实陈述时,那么文段侧重强调产生某种结果的原因,“因”是重点。下面这道题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吧。

例2

莫高窟是古代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其高窟选址在戈壁荒漠的绿洲之中,体现了佛教与世俗隔离、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洞窟依山面水,河水滋润着莫高窟周围的绿树,形成了独特的清幽风光。莫高窟呈蜂窝状排列的洞窟处不超过40米。冬季,从西边刮来的风沙经窟顶而过,吹不到洞窟;夏季,对面的三危山又成了天然屏障,使东边刮来的风沙无法威胁到洞窟。这样,莫高窟便成了干燥区域里一个最安全的地带。正因如此,莫高窟虽经千年,仍完好保存了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及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莫高窟设计建造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B.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C.莫高窟及其中壁画完好保存的原因

D.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清幽的风光

【中公解析】C。文段首先引入话题莫高窟,并介绍了莫高窟的选址、自然环境及独特的清幽风光。接着说明莫高窟不超过40米,冬季不受风吹,夏季又有自然屏障。以上这些使得莫高窟十分安全。最后,由“正因如此”指出了“莫高窟经千年仍保存完好”的事实。文段重在强调莫高窟经千年仍保存完好是因为前文一些列因素使得莫高窟十分安全。A项强调莫高窟的设计理念,并不是文段强调的莫高窟仍保存完好的原因,排除。B项侧重莫高窟的价值,非重点。C项符合重点表述,当选。D项强调莫高窟的自然环境和清幽风光,非重点,排除。故选C。

通过以上两道题的训练,中公教育相信同学们都能够知道该如何选择因果文段的“因”和“果”了,希望同学们都能多加练习并运用自如。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