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中的苏联教育家们
一、考情综述
苏联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师招聘考试的客观题中通常会涉及到相关考点,本文为大家梳理了一些常考的苏联重要教育家的思想,以供复习参考。
二、苏联教育家及其重要思想梳理
(一)马卡连柯(1888~1939)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方法只能由经验中获得
2.教育目的论:教育过程的目的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基础和教育事业的首要条件
3.集体主义教育: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来进行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平行教育影响:教育方法只和集体发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等的。
2)前景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即给学生提出一个或好几个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新任务。
3)作风和传统:培养优良的作风和传统,对于美化和巩固集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纪律教育:纪律是达到集体目的的方式,也是良好教育集体的外部表现形式。
5.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体力、智力,培养他们从事生产劳动的技能、技巧,尤其重要的是使学生在道德和精神上得到发展。
6.家庭教育: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有重要影响,家庭教育要注意掌握尺度和分寸,遵循“中庸之道”,找出培养积极性和克制能力的经验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
(二)凯洛夫(1893-1978)
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教学论
1)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学与自动参与下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武装学生的过程,教学还担负着以科学原理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武装学生与有计划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任务。
2)指导教学工作的五条原则:直观性原则、自学性与积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与连贯性原则、通俗性可接受性原则。
3)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
4)教学方法:谈话(启发式和问答式)、参观、学生阅读书籍、实验室作业等。
2.《教育学》的德育论
1)德育的任务:培养苏维埃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对劳动和社会公共财产的社会主义态度、自觉纪律以及布尔什维克的意志与性格特征等六方面。
2)德育原则:共产主义目的性和思想性、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连续性、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人格相结合、长善救失、在集体中和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了解学生特性和进行个别教育、教师的威信与示范和发挥学生的独立精神相结合、教育影响的统一等。
3)德育方法:说服法、练习法、儿童集体组织法、奖惩法。
(三)赞科夫(1901~1977年)
1.发展教学论的核心: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取得成效。
2.发展教学论的教学原则:1)高难度教学;2)高速度前进;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5)使班上所有的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四)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1.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的实验学校之一。
2.理论核心——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1)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
3)和谐的教育就是使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达到平衡: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职能以及人的自我表现职能。
4)重视劳动的教育作用,从德智体美劳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观点出发进行教育。
(五)巴班斯基(1927 ~1987)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1.最优化的最一般定义: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巴班斯基认为,根据整体性观点,在选择最优教学过程结构时,需特别注意五种最重要的本质因素:教学原则、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得以进行的系统(学生、教师等)的可能性以及教学的外部条件的特点。
三、【题目练习】
1.( )提出了“平行教育影响”理论。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凯洛夫 D.乌申斯基
2.凯洛夫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 )的角度提出来的
A.学生如何学 B.教师如何教 C.教学互动 D.发现学习
参考答案:1.A 2.C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