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孔子和早期儒学》教案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高中历史《孔子和早期儒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孔子的主要思想,列举孟子和荀子的主要思想,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先人的智慧,理解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境界,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内涵。

难点: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于丹在百家讲坛中讲《论语》的视频。学生看完后,教师进行启发式提问:中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那么《论语》这部著作主要记载了谁的言论?他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给当时带来了影响?对现世又有什么积极的意义?由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过渡:如今,不管是在书本上,还是影视资料上,我们都能频繁接触到“孔子”这个历史人物。同学们,你们对孔子到底了解多少呢?

(一)孔子

教师出示《论语》记载,提问:结合孔子的言论和课本知识,说一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怎样理解其内涵?

高中历史《孔子和早期儒学》教案

学生回答: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为政以德”,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师补充:孔子还希望恢复西周时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教师继续提问:孔子不仅是思想家还是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孔子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过渡:孔子创立早期儒学后,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儒学思想家。那么,将儒学进一步发展的代表人物是谁呢?他们的主要思想主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儒学的发展。

(二)儒学的发展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相关史料,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包括哪些呢?

高中历史《孔子和早期儒学》教案

学生甲回答: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学生乙回答: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教师补充: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教师请学生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思想的异同点有哪些呢?

小组代表回答:三者都包含民本思想和“仁”的思想,强调君主要爱民,实行仁政和仁义,但在人性论有所不同,孔子是性相近,孟子是性善论,荀子是性恶论。

教师总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到战国后期,儒家思想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2.作业:课下查阅《论语》《孟子》《荀子》等著作,体会其思想精髓,下节课交流。

四、板书设计

高中历史《孔子和早期儒学》教案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