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考试之客观题练习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特岗考试之客观题练习

在河南特岗考试中客观题型主要有单选题和判断题,虽然所占的分值不大,但是在分分必争的考试中也不可忽视,因此本次主要针对这两个题型进行练习。

一、单选题

1.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相关知识。任何教育活动都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大要素组成。教育者是教学过程中教的主体,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B选项符合题意。教育手段则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A选项与题意不符。综上所述,此题选择B选项。

2.“古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发展历程。“古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古代的君王在建设国家,统治人民方面总会将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因此,这句话反映的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故本题选A。

3.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实践课程 D.隐性课程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类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七艺”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以学习系统的知识为主的课程。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订的课程,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来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故本题选A。

4.某小学老师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这位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是( )。

A.锻炼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时德育方法。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道德修养法,品德评价法。而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事实说服是指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学生,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的方法。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题中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属于典型的事实说服。故选B。

5.窗外传来嬉闹声使教室里某些学生不再安心于课程的学习,从心理学注意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

A.有意注意和注意转移 B.无意注意和注意转移

C.无意注意和注意分散 D.无意注意和注意分配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类型以及注意品质。根据题干,窗外的嬉闹声对学生的注意来说是一种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地无意注意,使得学生离开了当前的学习任务,属于无意注意和注意分散。故本题选C。

6.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的形式,使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变化,而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 )。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变式的概念。变式是通过变化非本质特征,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变式。因此答案为D。

7.临近考试,学生想要出去玩,但是又害怕考不好的心理,属于哪种动机冲突( )。

A.双趋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7.【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意志冲突的内容。题干中学生想去玩,但是因为害怕考不好又不想去玩,体现了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所以属于趋避冲突。故本题选C。

8.当一个学生正在写作文时,老师走过去对他说:“我很喜欢你的作文。你不但用词恰当、语法规范,而且对细节描写得特别清楚。”该同学的作文因此进步。这体现了( )的作用。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8.【答案】A。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正强化的含义。正强化是给予一定的愉快刺激来增加行为的发生频率是正强化行为。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夸赞,该学生的作文因此进步是老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正强化作用。故该题答案为A。

9.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茨不应该去偷药,因为如果人人都违法去偷东西的话,社会就会变得很混乱”,那么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而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和遵守法规两个阶段。其中处于遵守法规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和有关规范去行动。题干中的孩子认为人人违法偷药会导致社会混乱,因此应该处在遵守法规定向阶段。故选B。

10.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他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

A.直接近景性动机 B.直接远景性动机

C.间接远景性动机 D.间接近景性动机

10.【答案】D。解析: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1)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2)远景性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1)直接动机,由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引起,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2)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题中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他期末考试成绩好就给他买电脑这个从时间远近上看属于近景性动机,为了买电脑而学习属于间接动机。因此结合来看,是间接近景性动机,排除ABC项,本题答案选D。

二、判断题

1.自古以来,教育就是生产性活动。只是跟其他生产活动相比,在对象、过程与结果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

1.【答案】√。解析: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它跟其他生产活动相比,在对象、过程与结果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

2.孔子指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可见孔子的思想教育非常被动。( )

2.【答案】×。解析:孔子认为,“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这种看法包含了向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发展和向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发展的两种可能性。孔丘并不承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强调学而知之,多闻多见,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论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主动的去学习、思考。

3.因材施教原则的精神实质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

3.【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中因材施教原则的本质特点。因材施教的精神实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以限度的发展。它并不是简单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题干说法错误。

4.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是指做好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

4.【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是指对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进行教育。题干只提到对优等生、后进生的教育,所以此题错误。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学习过程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和保持阶段。( )

5.【答案】×。解析:加涅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而不是四个阶段,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2)了解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操作阶段;(8)反馈阶段。所以该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