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体育教师资格笔试-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方法》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3年3月体育教师资格笔试-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方法》

2023年3月体育教师资格笔试-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方法》

一、运动训练方法的概念及作用

运动训练活动中,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二、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

(一)分解训练法

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分解训练法通常是在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较为复杂、可予以分解,且运用完整训练法又不易使运动员掌握的情况下,或者技术动作、战术配合的某些环节需要较为细致地专门训练时采用。

分解训练法的类型及应用:

单纯分解法:需首先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学习,掌握各个部分和环节内容,在综合各个部分进行整体教学,在技术和战术的学习与训练中被广泛采用。

递进分解训练法:需要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握后再训练第二部分,掌握后将一、二部分合起来练,掌握两部分后再练第三部分,然后将三部分合起来练。

顺进分解训练法:需要把训练内容分解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握后再训练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掌握后在将三部分一起训练,如此步步前进,直至完整的掌握技术或战术。

逆进分解训练法:与顺进分解训练法相反,先训练最后一部分,逐次增加训练内容到最前一部分。

2023年3月体育教师资格笔试-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方法》

(二)完整训练法

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运用完整训练法便于运动员完整地掌握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保持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完整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完整训练法的应用:

完整训练法可用于单一动作的训练,也可用于多元动作的训练;可用于个人成套动作的训练,也可用于集体配合动作的训练。用于单一动作的训练时,要注意各个动作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注意逐步训练的负荷强度,完整练习的质量。用于多元动作的训练时,在完成好各单个动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多个动作之间的串联和衔接。用于个人成套动作的训练时,可根据练习的不同目的而有不同的要求。在着重动作质量时,可在成套动作中途要求运动员停止练习指出问题,加深印象,重练改进;在着重发展完成全套动作的参赛能力时,则不拘泥于个别动作细节完成质量的情况,而强调流畅地连续演示全套动作。用于集体配合战术的训练时,应以一次配合最终的战术效果为训练质量的评价标准,更密切地结合实践要求,灵活地组织完整的战术训练。

(三)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重复训练法的应用

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普遍适用于磷酸原系统供能条件下的爆发力强、速度快的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的训练。

中时间重复训练法,普遍用于糖酵解供能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和素质的训练。

长时间重复训练法,主要适用于有氧、无氧混合供能系统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和素质的训练工作。

(四)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的应用

高强性间歇训练法,是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磷酸原与糖酵解供能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的一种重复训练法,该方法不仅适应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和耐力性运动项群的素质、技战术训练,同时适用于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中攻防技术和战术的练习。

强化性间歇训练法,是发展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以及心脏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一切需要这种混合系统供能能力和良好心脏功能的竞技运动项目技术、战术及素质的训练工作。

发展性间歇训练法,是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有氧代谢下的运动强度以及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适用于需要较高耐力素质的运动项群的训练。

(五)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持续训练法的类型及应用:

短时间持续训练法,广泛用于体能主导类项目,也在技能、技心能、技战能主导类运动项群中动作强度较高的素质、技术、战术的训练工作。

中时间持续训练法,普遍适用于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群各个项目中多种技术的串联、攻防技术的局部对抗、整体配合战术或技术编排成套的技术或战术训练以及体能主导类耐力性运动项群训练。

长时间持续训练法,对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运动项群具有直接训练的价值。训练环境不稳定,运动路线不固定,负荷有明显的随意性。

(六)变换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变换训练法的应用:

负荷变换训练法,是一种供能独特的训练方法,不仅适用于身体训练,是适用于技战术训练。

2023年3月体育教师资格笔试-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方法》

内容变换训练法,是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群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特点是练习内容的动作结构可为变异组合,亦可为固定组合,练习的负荷性质符合专项特点,练习内容的变化顺序符合比赛的规律,练习动作的用力程度符合专项的要求。

形式变换训练法,运用主要反映在场地、线路、落点和方位等条件或环境的变换上。特点是通过变换形式对运动员产生新的刺激,激发起较高的训练情绪,促使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训练质量。

(七)循环训练法

2023年3月体育教师资格笔试-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方法》

循环训练法: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一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循环训练法的结构因素有:每站的练习内容、每站的运动负荷、练习站的安排顺序、练习站之间的间歇、每遍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站数与循环练习的组数。循环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循环重复训练、循环间歇训练和循环持续训练。

循环训练法的应用

循环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循环重复训练方法是指按照重复训练一法的要求,对各站之间和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不做特殊规定,以使机体得到基本恢复,以便全力进行每站或每组循环练习的方法。该法既可用于技术训练,也可用于素质训练,是竞技运动常用的训练方法之一。

循环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循环间歇训练法是指按照间歇训练法的要求,对各站和各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做出特殊规定,以使机体在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练习的方法。该法常用于发展运动员体能,也用于协调发展技术、战术、素质之间的有机联系。

循环持续训练方法的应用。循环持续训练的方法是指按照持续训练法的要求,各站和各组之间不安排间歇时间,用较长的时间进行连续练习的方法。

(八)比赛训练法

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照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比赛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依比赛的性质可将比赛训练法分为四种,即教学性比赛方法、模拟性比赛方法、检查性比赛方法和适应性比赛方法。

比赛训练法的类型及应用:

教学性比赛训练法,教学性比赛方法是指在训练条件下,根据教学的规律或原理、专项比赛的基本规则或部分规则进行专项练习的训练方法。

检查性比赛训练方法的应用。检查性比赛方法是指在模拟或真实的比赛条件下,严格按照比赛规则和规程,对赛前训练过程的训练质量进行检验的训练方法。检查性比赛训练方法适用的范围很广,诸如专项运动成绩、主要影响因素、运动负荷能力、运动技术质量、训练水平检查性比赛等。

模拟性比赛训练方法的应用。模拟性比赛方法指在训练的条件下,模拟真实比赛的环境、对手,并严格按照比赛规则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模拟性比赛训练方法在技能主导类对抗性运动项群中被经常采用。

适应性比赛训练方法的应用。适应性比赛训练方法是指在真实比赛条件下,力求尽快适应重大比赛环境的训练方法。适应性比赛训练方法与模拟性比赛训练方法的不同在于,前者在正式比赛的环境下进行,后者则在人为模拟比赛环境下进行。适应性比赛训练方法的应用形式较多,如重大比赛前的系列邀请赛、访问赛、对抗赛以及表演赛等都是适应性比赛训练方法的运用形式。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梁春玮
行测理科

深耕数资13年,方法技巧多

尚迎春
面试

经验丰富,重点突出,面试明师

刘婉婷
面试

深耕面试8年,霸气正能量

刘嘉宁
判断推理

深耕判断10年,人美实力强

车轩
行测理科

骨干师资,8年教学经验

李艳
面试

聚焦学员,6年面试深耕经验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