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功能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一、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一)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基本功能或固有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可以分为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和个体社会化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它意味着对儿童身心发展进行引导、促进,本质上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是指个体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个体从幼年开始,受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会文化等的影响,逐步习得在社会中生存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规范等,并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观念的社会化

人的思想观念是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思想。个体的思想观念是人脑对周围事物及社会活动的反映,是社会的产物。个体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就是人生活于社会中并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并将这种文化进行内化的过程。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它代表了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地施加影响,教育者将社会的价值规范和主流文化传播给受教育者,使他们形成完整的思想观念体系,促进其思想观念的社会化。人在社会中所获得和形成的思想观念往往与其所接受的教育相关,不同的思想观念是接受不同教育的结果。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人自身有了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人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化和人的行为的社会化是紧密联系的。社会规范总是规定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教育通过传递社会规范,使人们认识社会规范的意义和内容,从而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同时,教育还具有生活指导的功能。它给予人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人们学会协调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使人们首先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3)教育促进个体职业、角色的社会化

个体在社会中要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主要通过个体从事某一职业或处于社会结构中的某一等级体现出来的。职业是社会化的集中体现。人要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就需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这就使个体为了就业和生活而接受教育,从而促进个体的职业化。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核心要求就是培养人的职业角色意识和技能。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矛盾统一体,人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对立统一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必然伴随着个性化,同时也需求个性化。个性主要体现为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个性化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个体个性化的形成与实现依赖于教育的作用,教育具有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的这种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性的发展

人的主体性是个体面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主体意识是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自觉意识,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主体能力是主体认识、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主体意识是主体性观念的表现,主体能力是主体性的外在表征。无论是主体意识的形成还是主体能力的获得都要通过教育。教育通过对人的道德、智力、能力的培养而起人将自己视为自然界主体的意识,人对自我的认识,形成道德观念,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达到能动地适应且变革客观世界的目的。同时,教育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是激发和形成个体主体性的过程,教育使个体素质得到,自我能力增强。

(2)教育促进个体独特性的形成

个体的独特性是人的个性心理的表现,包括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如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等,这是造成个性心理差异的生理基础。个体的遗传素质不同,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影响不同,生活的经历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发展结果。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要在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力,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以使其成为高质量的、专业化的人才。

(3)教育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开发

创造性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品质,是个体独特的自我意识的体现。一般说来,个体的创造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个体对外在事物的超越,即个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促使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产生;二是个体对自身的超越,即个体在改造外部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使“旧我”转变为“新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创造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和禀性。但人的创造本能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不加以保护、激发和培育,就慢慢地丧失。在当今社会,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创造对于社会和个人的价值,培养人的创造意识、能力和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主题。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内心需求,创设宽松、民主、探究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

(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指的是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推动社会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适应社会的发展,还能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教育的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生态功能等。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动方向可分为:

横向流动功能: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作水平的流动,即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其工作地点、单位、任务,改变其环境而不其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

纵向流动功能: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作纵向的,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改变了其社会层级地位与作用。

二、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一)正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指教育正面的、积极的功能。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促进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必须充分遵循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负向功能

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一)显性功能

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

(二)隐性功能

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

下面我们用表格汇总一下今天的知识点。

教育功能 作用对象 个体功能 个体社会化 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
个体个性化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教育促进个性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社会功能 社会变迁功能 促进社会改革
社会流动功能 横向流动 职业变换(教师-律师)
纵向流动 职业升迁(教师-校长)
作用性质 正向功能 积极作用
负向功能 消极作用
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 与计划、预期相吻合
隐性功能 非计划、非预期
 

相信通过老师的讲解,各位同学一定对教育的功能有了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一下!

1.【单选题】学校对儿童的照顾,体现了教育的( )。

A.隐性功能 B.显性功能 C.正向功能 D.发展功能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功能的知识点。从作用的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形功能的表现。C项的正向功能是按照教育功能的性质进行划分的,是指教育对个体或对社会其促进、推动的作用,而题干中并无相关内容表述,D选项为干扰项,故本题选A。

2.【单选题】某班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热情,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结果如老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但没想到的是学生之间互相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这一情况表明,教育( )。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2.【答案】D。解析:教育的正向功能即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即消极功能则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又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老师希望通过竞赛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体现教育的正向显性功能,“让老师没想到的”是隐性功能,学生之间相互猜忌等现象日趋严重体现了教育的负向隐性功能。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后续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更精彩的讲解!大家一定要认真复习,努力备考,预祝大家都能顺利!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