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申论范文:传承民俗文化 促进文化繁荣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年年人们都挂“桃符”。一直到了五代的时候,后蜀的国君叫孟昶,在“桃符”上题了两句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挂在门的两边。这是我国第一幅联语对联。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时曾下令,除夕之日,各个公卿家,门上都要加贴春联一幅。这时的春联已经是写在红纸上了。起初,春联只限于官府门第,后来一般平民百姓家也都张贴起来了。从那以后,春节贴春联便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一直传到现在。以春节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 我们必须传承民俗文化,促进文化繁荣。
民俗文化的“历史价值”。民俗有巩固民族、部落或家庭的认同观念的作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成员,他们在同一类型或模式的文化环境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形成相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民俗文化,维系着群体的心理,是产生和形成凝聚力及向心力富有源泉性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的民俗文化,它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巩固和发展,其维系功能是巨大的,是长久的。民俗以它独到的群体凝聚力,使得某地域内的人在公有的习俗纽带的联系中,形成感情的融洽契合,产生了团结和秩序。尤其是到了异土他乡,民俗的群体凝聚力极易显现它的力量的。
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讲究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等,学习和研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进而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我国的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时代内容,容纳新的时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采取了扶持良俗、改造陋习的政策,我国也不例外。如今,移风易俗,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中国政府已把清明、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划分为中国法定假日,保护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上已采取了措施,我们应当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加深自己对中国传统民俗的认识,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中去,让我们新的一代中华儿女以我们中国优良的传统民俗为纽带,紧紧地将五湖四海的炎黄子孙连系在一起。
(责任编辑:李明)
- 2025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引进高层次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面试资格确认合格进入面试人员名单
- 2025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引进高层次及其他专业技术人才进入面试人员打印面试准考证通知
- 2025江苏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及所属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2人公告
- 2025广东省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潮州市教育局属下事业单位拟聘用人员公示第一批
- 2025甘肃张掖民乐古城生态园酒店招聘3人简章
- 2025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国际超新星中心--云南省国际超新星研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招聘公告
- 2024云南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事业单位招聘拟聘公示(三)
- 2025浙江宁波市余姚市科学技术协会招聘编外工作人员面试成绩、总成绩及入围体检人员名单
- 2025云南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事业单位招聘拟聘公示
- 2025上海市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招聘1人公告